九游娱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拟出版图书入选2025年度国家基金资助项目
从全国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隶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系列丛书,主编为上音音乐学系教授
国家出版基金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第三大国家设立的基金。主要资助优秀公益性出版物的出版,包括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
该书曾入选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作者沈云芳在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术语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提炼、整合的同时,结合经典作品实例进行具有学术规约性的诠释、佐证。书中延续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保留、挖掘民间与当下通行的相关术语,试图搭构出一套相对完整、客观、具实操性、行之有效的术语体系,为感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思维方式、创作手法、发展规律等提供一个参照系,并能运用于实际的学习、教学以及研究之中。该书将于2025年底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术语研究》所呈现的学术观点和分析手法,将流传在民间音乐中的习惯性用语、专业教材编写的常用术语以及现当代作品分析的通行术语收集分析,并且以影响大、流传广泛、文本相对稳定的歌谣、曲目、名段、再到作品,勾勒出从民间到学院生成的中国音乐形态传承的形态术语主要枝干,作为高校专业化教学的音乐形态研究,这是可参照、可操作的重要学术文本。在日后的具体教学与学生们的一首首曲目分析中,希望不再有许多学生们对着老师们说:“我们只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分析,没有学过中国音乐的分析,我们没有更多的参照的教材,我们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我们需要更具体的分析手法。”或许,这部《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术语研究》的出版,可以在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中,更新以往研究与教学的瓶颈,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关注和参与。守正传承和更新替代是学术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双刃剑,留有遗憾和留有问题,更是学术和学者的本真属性。真诚希望沈云芳教授这部专著,既是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学科前辈专家学者们的致敬,也是对学科自身专业化教学体系提出更具有创新并可以实现的未来学术理想。
沈云芳,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生,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意团队”外聘柔性引进专家,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在丝弦五重奏与民族室内乐、传统音乐与当代创作等相关领域有系列学术成果,主持2017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郭树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三十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音乐美学教学、研究的学者,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撰写出版教材、专著及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中国传统音乐与当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江南区域民间音乐艺术研究等领域有着一系列学术成果,并在诸多社会及学术活动交流中担任讲座专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有着积极推动和影响。曾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上海市首届高等教育教材精品奖、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奖、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书育人奖等荣誉。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自2003年建社以来,荣获“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最美的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十四五重点图书”等百余种奖项,得到音乐界和出版界认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出版了众多好书,如《赵如兰音乐研究论文集》《兰苑芳鳌——中国昆曲六百年(附DVD)》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高山流水——古琴艺术(附DVD)》获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传统音乐(上下册)》入选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诸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