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中国唱片有限公司 - 引领音像出版行业的先锋

九游娱乐-(NINE GAME)成为娱乐官网的文化先锋

九游娱乐:预告|今晚19:00 乐通天下2025竹笛艺术展演播出《陕西省竹笛专场音乐会

  

九游娱乐:预告|今晚19:00 乐通天下2025竹笛艺术展演播出《陕西省竹笛专场音乐会(图1)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是经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学会成立于2021年,自成立以来,学会秉承“传承、创新、开放、融合”的宗旨,为陕西笛箫构建起了学术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为陕西笛箫埙艺术的发展搭建了与全国互通有无的坚实桥梁。

  陕西笛箫埙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以演奏家艾世先生、高明先生、牛宏模先生、元修和先生、梁欣先生为代表的著名演奏家们,不仅在舞台上享誉海内外,亦为我国竹笛事业培养出了诸多优秀的演奏人才,高明先生的《陕北好》和《枣园春色》;马迪先生的《秦川抒怀》;刘宽忍先生的埙曲《风竹》等优秀作品风靡全国,为众多演奏家所喜爱。此外,马迪、张延武、孙永志、刘宽忍、程天健、王相见等都是享誉全国的优秀演奏家,加之近些年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奏家,都为陕西笛箫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会将以“请专家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姿态,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比赛、音乐会等活动,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坚守中砥砺前行,立志为推动陕西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马迪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他的笛子艺术风格以创新、多元化和融合性著称,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创作理念。

  马迪的演奏风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他善于通过音乐描绘场景、表达情感。在演奏描绘自然风光的曲目时,他的音乐充满画面感,能够将听众带入特定的意境中。

  马迪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他创作和演奏了许多经典的笛子曲目,如:秦川抒怀、塞上风情、大漠、古意长安、跑旱船、望乡、山居秋暝、秦音缭绕、破晓、远韵、登幽州台歌、残唐遗梦……

  马迪在笛子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创作和演奏,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传统笛子音乐中,推动了笛子音乐的现代化发展。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笛子曲目,丰富了笛子音乐的曲库,为笛子演奏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为一位教育家,马迪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笛子演奏家,为中国笛子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迪的艺术理念可以概括为“传承与创新并重”。他尊重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始终致力于探索笛子音乐的新可能性。他的演奏和创作风格对当代笛子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许多年轻演奏家勇于创新,推动了中国笛子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马迪的笛子艺术风格展现了他作为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多重才华。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情感细腻,创作风格多元,作品旋律优美,富有现代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丰富了中国笛子音乐的表现形式,还为笛子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马迪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使他成为中国笛子音乐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张延武,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一级演奏员,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常任指挥,西安交通大学民族乐团常任指挥,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他的当代笛乐代表作品有《秦川叙事曲》《乡歌》《笛子二重奏 跑旱船》《大型笛子与乐队 踏歌》《打秋千》《白紵》《大型笛子与乐队 交城山水》《笛子二重奏 听戏》《大型笛子与乐队 花儿情》《笛子与钢琴 傩曲》《大型笛子协奏曲 信天游随想》《笛子与钢琴 绣金匾新编》《低音大G 独白 寒山吟》《大型协奏笛曲 浣纱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有《万岁乐》(该作品获文华大奖)《胡旋舞》(该作品获文华大奖)《叫板》《喜悦》《紫禁花园》《中华武术曲》以及唐代乐舞音乐系列。

  2001年 2003年相继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举办了《长安笛韵》《秦川风情》两场竹笛专场音乐会;2024年在西安音乐厅举办了《张延武作品音乐会专场》并由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张延武笛乐作品专辑。他是“长安乐派”笛子演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演奏的长安风格笛曲,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深沉、细腻、委婉之韵味,极富歌唱,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他的作品旋律极其优美,音乐思想深刻,结构极富哲理,在汲取地域音调的同时又运用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得乐思的发展淋漓尽致,近乎完美。多年的辛勤耕耘,在各种类型及各类体裁的器乐作品创作中已经创立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理念和旋法风格。

  王凯,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陕西省丝绸之路青年学者,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音乐奖专家评审。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刘宽忍,马迪老师,曾得到孙永志老师的悉心教导。荣获陕西省第二届民族器乐大赛竹笛专业组一等奖,首届陕西省秦腔音乐大赛管乐组一等奖等殊荣。录制笛箫专辑《万川遗韵》。获得国家专利竹笛改良两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一项)。创作竹笛曲《臆》《月氏梦》《长安曲》《寒露》《寻光之旅》等。《长安曲》获得2021年度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小型舞台艺术作品项目。主持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红色音乐作品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的融合与实践》,主持2024年度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遗存在西安鼓乐中的十七种笛式复制与研究》。

  马萧,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竹笛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音乐考级评委,陕西省第一、二、三届民族管乐大赛评委,上海白玉兰国际音乐节评委。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刘宽忍、马迪教授,并受到陆春龄、唐俊乔等名家的悉心指导。陕西省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笛子专业组一等奖、埙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教学同时勤于创作,代表作品《长安风情》、《春暖》在业界影响甚广。

  近年来潜心钻研笛箫的改良与制作,所制作的乐器音准音色灵敏度俱佳,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作为中国民乐的代表曾多次出访演出,给海外华人及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国民乐的精彩,深受欢迎和好评。

  孟繁真,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顾问、陕西省竹笛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管乐声部长,竹笛声部首席,竹笛、排箫独奏演员。西安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客座教师。

  自幼受父孟庆华启蒙学习竹笛。师从西安音乐学院梁欣先生,先后得到过陆金山、李镇先生的悉心指点,掌握多种演奏风格。2018年被陕西省文化厅选派赴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一年,随张维良先生精进技艺。

  曾荣获“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竹笛(专业组)金奖。“首届竹笛北京邀请赛”(专业组)银奖。第四届“松庭杯”全国笛箫邀请赛(职业组)金奖。并多次随团赴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白俄罗斯、台湾、澳门、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访演出,担任竹笛独奏,广受好评。

  赵逊,西安音乐学院竹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市青联委员;“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之一;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成员;中央电视台“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之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西安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戴亚教授、王次恒教授、刘宽忍教授。他曾在香港获得国际首届民族器乐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第三届陕西省民族器乐大赛笛子组一等奖,第二届陕西省民族器乐大赛园丁奖,发起组建并指导的竹笛组合“风骨长安”组合获得第六届国家文化部文华奖最高奖和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奖。多年来勤于教学,兢兢业业,所教授的学生屡次在大赛中获奖。

  王辉,青年竹笛演奏家。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表演专业,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马迪教授。并受到笛子大师詹永明、李镇、林文增老师的悉心指导。

  多次应邀到访英国伦敦、南安普顿、缅甸仰光等多个国家和城市演出,并参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系列音乐会演出及评委工作。

  邱峰,青年竹笛演奏家。二级演奏员,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演出部副部长、竹笛首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教师。上海音乐学院非遗“竹笛艺术”中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教育发展联盟常务理事。

  9岁习笛,跟随相随柱老师,2000年起师从于著名竹笛演奏家马迪先生。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也得到竹笛演奏家张延武老师和香港中乐团竹笛演奏家孙永志先生的长期指导。

  2010年在国家大剧院参与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赵季平专场演出《和平颂》出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唱片”大奖,并曾连续两届荣获陕西省民族器乐大赛竹笛专业组金奖。

  2017年担任主要领奏并参演乐团原创大型民族交响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接连获得文化部和陕西省文化创作特别大奖。

  2018年创作竹笛曲《卯缘》并于2019年6月在央视《风华国乐》栏目播出,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

  2021年创作竹笛独奏曲《如风》获得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2023年担任乐团大型民族交响乐《领航中国》独奏,并入围时代交响。还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大赛和演出并荣获佳绩。工作期间先后出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瑞士、俄罗斯、英国、荷兰、马耳他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演出。所到之处获得当地音乐界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及赞誉。

  卢耀波,当代青年笛箫演奏家,音乐创作人,二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博士(在读),陕西省京剧院项目创研部部长,首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陕西省2019、2024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成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协竹笛学会理事,陕西音协笛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民族乐团驻团作曲,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风华长安”艺术总监,国家文旅部“百年百项”创作计划、国家艺术基金、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获得者。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詹永明教授,曾受教于著名竹笛演奏家、长安笛韵代表人物马迪、张延武、刘宽忍教授及甘肃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刘怀琪先生。原创作品《祁连音画》、《塬上诉》、《锦瑟》、《云韶》等由CCTV音乐频道展播并被多家知名出版社及唱片公司收录发行,其中《舞沙》被列为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规定曲目。曾获香港国际竹笛邀请赛金奖,第二届国韵杯“民乐之星”,第三届、第四届“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新作品展评活动金奖,陕西省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第一名等多项荣誉。曾多次与央视合作出演《风华国乐》、《江山如画》、《端午正风华》等栏目,原创《祁连音画》系列音乐会已在各地成功上演二十余场,2022年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原创作品音乐会并发布了《长安笛韵梦江南—卢耀波笛子独奏音乐会》及《祁连音画—卢耀波原创作品音乐会LIVE》专辑,2020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祁连音画-卢耀波笛箫作品集》。

  郑涛,青年演奏家,师从于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教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宝鸡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宝鸡市笛箫学会会长;曾被宝鸡市总工会评为“宝鸡市优秀职工文艺工作者”;宝鸡市文联先进个人;两次在宝鸡成功举办个人竹笛独奏音乐会;曾多次赴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市演出,多次荣获省、市器乐比赛一二等奖。

  顾宇,青年笛箫演奏家,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马迪老师,著名竹笛演奏家张延武老师。

  刘清,青年笛箫演奏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清竹笛教学工作室创始人。

  201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著名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张延武教授。

  16岁开始习笛,受孙晓阳老师启蒙,考入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期间师从樊建庆老师,西安音乐学院期间师从张延武教授,习笛期间还受到刘森、马迪、李镇、易加义、詹永明、朱玉珍、戴亚、石磊等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

  2011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同年获得西安音乐学院双年度比赛一等奖

  2015年在西安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个人首场独奏音乐会暨“清笛一曲颂秦川”——刘清竹笛独奏音乐会

  而后的几年中成功举办各类笛箫雅集、沙龙分享会、赏析音乐会、公益独奏音乐会等百余场

  2022年【刘清竹笛教学】被授牌——“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线上指定教学基地”

  薛磊荣,青年竹笛演奏家,陕西民族乐团培训部副部长,陕西笛箫乐团成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西安市尺八研究会理事,“一带一路”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第二届民族管乐大赛评委,上海白玉兰国际音乐节评委,上海音乐学院非遗“竹笛艺术”中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师从中国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马迪教授、著名竹笛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张延武教授。并得到著名竹笛演奏家李镇、王次恒、丁晓逵、陈冬、秦俭等名家的悉心指导。2012年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竹笛独奏音乐会。曾荣获陕西省葫芦丝、埙、陶笛大赛青年组一等奖,“埙颂中华”高端论坛全国埙邀请赛青年组一等奖,2020陕西省民族器乐大赛成年组竹笛专业“优秀演奏员”奖(金奖)。2021西安市青少年才艺展示荣获 “优秀指导教师奖”。2022年担任独奏受邀参演第四届中国·大同竹笛文化艺术节“秦晋之音”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参演由宝鸡音乐厅主办,陕西音协笛箫专业委员会承办,长安笛韵系列(一)——马迪师生音乐会。参演由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陕西音协笛箫专业委员会主办,秦川笛韵竹笛专场音乐会。参演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主办,《秋韵笛声》张延武笛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等。

  阴梦菲,青年笛箫埙演奏家,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文华奖得主,第五届北京全国竹笛邀请赛“双金”得主,入围“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现任西安外事学院笛箫埙专业教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安市埙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非遗“竹笛艺术”中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教育发展联盟常务理事。

  生于音乐世家,陕西阴氏陶埙第三代传人。2005年起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长安笛派代表人物马迪教授学艺至今,附中、本科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高纯华副教授、张延武教授,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竹笛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当代中国民乐领军人物、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2024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民族器乐表演艺术方向(竹笛)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晓俊教授。

  曾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邀请赛少年组金奖第一名;第二届、第三届“陕西省民乐大赛”竹笛少年组、青年组金奖第一名;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最高奖(原中国文化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奖”);中国教育部指导的“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第五届北京全国笛箫邀请赛笛、箫双料金奖,是大赛唯一一位专业组“双金”得主;原创作品《丝路寻踪》获得第三届“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与独奏新作品展评活动独奏类作品金奖。

  她曾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并担任敦煌壁画复原的敦煌古乐器中全部吹管乐器演奏者,由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纪录片在全国展播;曾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重大项目——原创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全国巡演;2021年受邀出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家专场音乐会”;受邀担任“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专家评委、第七届(敦煌)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周专家评委。受邀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举办笛箫埙专题讲座;担任《马迪笛箫艺术》编委;除此外,她还为王者荣耀五岳系列、轩辕剑30周年系列、崩坏3等游戏音乐进行了配乐演奏。

  刘万宇,男,1995年8月出生,青年笛箫尺八演奏家。师从马迪、张延武、蔡鸿文(台湾)。现任西安外事学院笛、箫、尺八老师、西安外事学院尺八保护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尺八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8年琴园三十年“首届台北国际笛管艺术节”竹笛大赛金奖得主。在国内西安、重庆、上海、昆明、内蒙古等多个省市演出外,还受陕西省文旅厅、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突尼斯、摩洛哥大使馆等邀请,随团出行台湾、突尼斯、摩洛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出访演出。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以及师生音乐会等十余场,参加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外事鼓乐团等合作演出二十余场。并在全国进行笛箫尺八推广和演奏交流活动,以及将尺八演奏融入进西安鼓乐。开办尺八和箫公益课百余次。

  李雨辰,西安音乐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师从马迪老师、张延武老师、刘宽忍老师。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笛箫专业委员会理事。琴园三十“首届台北国际笛管艺术节”竹笛大赛铜奖;第二届长安国际笛箫艺术展演青年A组一等奖第一名;第九届“陕西音乐奖”民族吹奏组三等奖。在校期间连续多年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学金等奖励。至今已举办个人音乐会五场,并曾受「陕西文艺」栏目采访。

  《西部风情组曲》由“花儿”、“风趣”、“夜曲”和“舞曲”四个乐章组成。一、二乐章取材于西北“花儿”,意在描绘西部地区云远天高的景像和浓郁而淳朴的民族风情;三、四乐章则借鉴于新疆的民歌曲调并加以创作和发展,深情而生动地表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风格及能歌善舞的民族形象!

  此曲以山西民歌《交城山》为素材改编发展而成。《交城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山西民歌。歌曲语言朴实,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交城山水》是一首笛子与乐队的大型作品,作者试图以较大的曲体结构展现山西大好河山和朴实无华的风土人情。用民歌《交城山》的主旋律发展与变化,采用多调性、调式交替,使之达到技法与情感的和谐完美。

  悠悠终南袅袅云烟,一曲【霓裳】唤起硝烟!金戈铁马兵临城下,不爱美人爱江山?寻他汉唐经行处,万间宫阙,如今化作了土。一曲看尽长安花落,一声叹息一声风,吹散千百年如烟繁华。古今多少事,一曲笛声中。

  《丝路寻踪》是一首为大G调低音笛创作的竹笛独奏作品,全曲共分四段,引子和慢板犹如一位盛唐的诗人,慢慢的向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的兴衰荣辱,快板和广板描述了激烈的征战场面和对千年丝路的无限追忆,曲作者没有特意的去刻画丝路历史的某些特定时间段和特定人物,而是用大线条的手法进行勾勒,给听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长安曲》是取材于秦腔而创作的竹笛独奏曲,乐曲表现了秦人对陕西这片热土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全曲时长大约七分钟,由引子、慢板、快板三个部分组成。引子由秦腔独有的音乐色彩“5125”发展而成,慢板舒缓的旋律以及浓郁的地方风格,将人带入陕西人文地域的画面。快板则是体现了秦人宽广而富有热情的音乐形象,“他大舅 他二舅 都是他舅”华阴老腔的旋律更是展现出秦人豪迈的性格。

  《踏歌》勾描了一幅古代俪人结伴于陇上连袂而行,情思荡漾。彻夜踏歌的动人画面。踏歌,是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一边走,一边唱。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是古代一种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歌舞游乐活动,它不拘场地大小,不论人数多少,随时随地都可以聚在一起牵手踏地边歌边舞,即活泼又简单,更可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感受。

  乐曲是作者在游观新曲江时有感而发从而创作的一首曲笛作品。本曲采用了陕西关中秦腔花音音调元素创作而成,旨在突显秦风秦韵。曲体结构 由引子、慢板、快板、华采段及小广板组成,曲调优雅, 明快华丽,以较为古典的风格再现了唐代初春时节文人雅仕们踏青漫步于曲江,九游娱乐-官网app吟诗作画、歌咏欣赏的美好景象,展现了唐时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

  《扬鞭催马运粮忙》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万里边关万里城,万峰高过九霄云。巍巍乌岭,漫漫古道,盛夏飞雪,寒气砭骨,张骞的身影,玄奘的脚步,都留在了这个烽火狼烟,金戈铁马的峻岭之中。富有张力的旋律线条和演奏技法相互结合,勾勒出乌鞘岭的深沉与冷峻。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山歌,主要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相比邻的广大地区。长调子高亢悠长,短调子平和短小。其演唱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曲调特点突出,笛子独奏(花儿情)选用了最具特色的花儿音调。采用变奏曲体结构,在一把D调曲笛上作出了多调性的变化,在传统的音乐风格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并在音区与节奏之间进行了突破性选择,给古老的音调赋予了新的内容,使之器乐性最大化,但演奏又不失其花儿风格原貌。

  乐曲根据陕北民歌和眉户音乐的素材而创作,描绘了以黄土高原背景,面向初升的太阳,沐浴温暖的阳 光的场景,表达了满怀激情,呕歌未来的心情。

  傩,古代以乐舞驱鬼的一种仪式。汉以后至近世,傩舞及其音乐仍在江西,广西,湖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在民间舞蹈,歌舞戏中占有一定地位。傩曲是一首带有尝试性和营造新声响的全新笛曲作品。曲作者从旋法上选择了三全音和全音阶的声响线条,结合丰富多彩的复合节拍变化,并在传统六孔笛的指法中融入了大篇幅的十二平均律的音阶进行,无疑增加了演奏者的难度,并赋予了一定的高难度挑战性。乐曲通过一把低音大曲笛和一把高音小梆笛,音区音色的巨大反差以及不同的表现力使全曲四个段落的对比极其鲜明强烈。整体结构为:引子,以渲染特殊音响为背景。低音大笛在散序段落中的演奏,发挥其独特的音色,使得情绪,技法,音区到达了极致;慢板,通过缓慢的速度层层推进,伴随钢琴有力的固定音型织体,旋律进行三全音增减音程为主,加之较为游离的调性,更加突出了所要描绘的傩曲形象;快板,以轻快略带诙谐巧妙的音乐语言,充分表现出了傩曲的另一画面。急板,选用特殊的音阶排列,以快速连续不断的密集音符,运用笛子特有技法循环呼吸,不间断的奏出了一连串极其华丽且令人眼花缭乱的急速片段,急切紧张的声响张力,使傩曲急板乐段达到了超乎想象的高点。

  此曲作于1980年夏。乐曲借用陕西风格的音乐语言,通过对家乡的赞美歌唱,抒发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这里有深情地赞美家乡的歌声;有往昔不尽人意的时日留下的悲情与无奈;也有那早已流逝,却永远留在心里的欢乐时光和甜蜜回忆……这些最终融汇为激情的赞歌,化解深深的乡思、乡愁与乡恋……

  乐曲采用陕西地方音乐素材,情绪明朗欢快,热烈活泼,展现了长安大地的风土人情和壮美的自然画卷。此曲为陕西省文旅厅、财政厅2021年度优秀舞台作品资助立项项目。

  乐曲《寒露》是根据唐代诗人戴察的诗词《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创作而成,采用了唐乐舞宫廷音乐为素材,全曲的情绪时而朦胧、时而平静、时而流动、时而激昂,时而飞舞,乐曲在不断变化的节奏中进行,勾勒出寒露时节寒气凝于露水漫天飞舞的美丽景象。

  全曲以关中戏曲音乐为基调,快板热情、欢快,慢板深情、激亢,再现部热烈激动。音乐叙述了“八百里秦川”多年来的沧桑变迁及秦川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宫殿,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的战乱。面对残唐遗迹,感慨万千,浮想联翩……那美丽动听的声音,叩动心弦,流畅清脆,余音绕梁。那声音,来自唐朝千年遥远的时间隧道……

  乐曲取材于日本筚篥演奏家东仪秀树先生之作品“沧海之道”,后经马迪改编为低音笛独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