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中国唱片有限公司 - 引领音像出版行业的先锋

九游娱乐-(NINE GAME)成为娱乐官网的文化先锋

九游娱乐:第十届中国交响乐音乐季·首届中国青年作曲家作品展演即将举行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张莹莹将演奏竹笛协奏曲《后羿

  

九游娱乐:第十届中国交响乐音乐季·首届中国青年作曲家作品展演即将举行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张莹莹将演奏竹笛协奏曲《后羿(图1)

  为全面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进入新时代,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建立中国交响乐作品库,健全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排练、演出和评论机制,整体展示中国交响乐的创作成果和发展水平,推动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自2008年开始,举办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中国交响音乐季。

  5月8日,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中国交响乐团主办,中国交响乐音乐季艺术中心、浙江交响乐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暨首届中国青年作曲家作品展演将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精彩上演。

  音乐会将由驻团指挥欧阳汪剑执棒,带来交响诗《丝韵》(浙江交响乐团|邬娜)、管弦乐《边走边唱》(西安音乐学院|白超)、竹笛协奏曲《后羿》(武汉音乐学院|王子鸣)、管弦乐《献给未来、孩子和梦》(中国音乐学院|田景伦)、交响序曲《风拂大地》(吉林艺术学院|康亦慧)、组曲《儿童组曲》(中国音乐学院|商沛雷) 等多部原创佳作。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那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以及拥有近6000年历史的“丝”,始终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作品在咝——的轻吟中苏醒,采用了分段式的创作,沿着丝绸制作的脉络所展开:蚕房静谧的“缫丝”到“绕丝、纡丝”,机房内“牵经线、整经”,再到“织布”机声渐次铿锵,“煮炼”时蒸汽氤氲间丝帛浸染出霓虹斑斓,最终在匠人指尖流转为“绫罗绸缎”的绝代风华。全曲以温暖的情愫贯穿,结合织造繁盛时期的南宋曲调,娓娓诉说着一代又一代有关“丝”的故事。

  本作品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院士的推荐,应日本洗足学园音乐大学委约而作。首演由洗足爱乐乐团演奏于日本东京川崎市洗足学园音乐大学-前田音乐厅。作品所描写的是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快乐奔驰的一种愉悦的心情。全曲使用蒙古音乐中的长调特色创作而成,表现了在草原上人们欢歌起舞的美好画面,同时也是作者对蓝天白云自然景观的无限赞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思考,对草原,对人,对天地的赞歌。

  作品以竹笛鲜明的民族特性与“后羿”不畏权威、射日救民的高尚品行相结合,充分发挥乐器的音色特点,将其作为全曲的写作倾向,使得作品处处散发着传统的音韵,唤醒着听者内心古老的记忆。在音乐创作上以当代的作曲技法,勾勒、描绘出作品的结构细节,支撑、架构出乐器竹笛天然的艺术意蕴。

  作品的本质既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根基,也源于竹笛本体的传统品性。与此同时,在作品的配器上巧妙地把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乐器竹笛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更与流传悠久的中国神话传说碰撞出了穿越亘古、跨越数载光阴的璀璨火花。

  那些绚烂的、奇异的、断续的碎片,是青葱少年无法言说的梦境。在那里,无限的生机正在发芽,书写着一个个跃动的生命。

  作品以多样化的音色手段、个性化的和声语汇和形象化的织体造型,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梦幻般的诗意图景。不断变换的音乐画面让人仿佛置身画卷,在斑斓多彩的音响世界中流连忘返。作曲家别出心裁地在作品结尾用号嘴模拟了婴儿的啼哭声,寓意着中国音乐的未来将以生机勃发之姿,孕育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该作品的创作构思来源于油画艺术家王建国教授的东北写意油画作品集《风拂大地》,经征得王建国教授的认可后,直接使用其作品集同名作为音乐作品的标题。

  在《风拂大地》交响序曲的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东北写意油画在色彩与意境营造方面多变且灵活的观念,以及其画作中整体所呈现出的颜色层次和笔触质感。音乐的结构与画作中的视觉空间进行了对应:由再现型的三部分构成,分别以“远景”——“前景”——“忆像”为依据,分别陈述着自然与人民。音乐使用了东北民间音乐语汇为核心材料,进行了横向及纵向的布局和贯穿,将东北地域的豪放、粗犷、淳朴等特质融入进音乐色彩中,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征。

  浙江音乐学院乐队学院委约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商沛雷创作。《儿童组曲》是为儿童创作的交响乐,以孩子们喜闻乐见为目标,旨在用交响乐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抒写童真、童趣、童心。乐曲充分发挥交响乐队丰富的表现力塑造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呈现出既简明易懂,又富有新意、个性和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儿童组曲》采用交响组曲的形式,共分为带标题的八个乐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八个场景,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八个乐章分别为“嬉游”“猜谜”“悄悄话”“淘气包”“妈妈的爱”“考试”“荡秋千”“运动会”。作品时长约21分钟。“考试”“荡秋千”“运动会”等这些具有记忆的童年场景被编进了儿童组曲,通过组曲的形式描绘了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表现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尽情自在游玩的欢乐场景。在乐队学院学生们的演绎下,一个个乐章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悄悄话”乐章中,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贯穿全曲,描绘了两个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互相分享小秘密的情景。在“淘气包”乐章中,音乐极为活跃、充满动感。描写了小小淘气包一刻不停地搞恶作剧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自由奔放、活泼好动、机灵可爱的个性特点。恰逢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考试”乐章也引起了在场小朋友们的共鸣。作曲家商沛雷说:“希望通过这首曲子,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音乐的种子,静待生根发芽。”

  欧阳汪剑,中国青年指挥家,浙江交响乐团驻团指挥,浙江音乐学院乐队学院常任指挥。曾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师从任达敏、张国勇教授。

  2006年,欧阳汪剑被指挥大师汤沐海先生发现,随即开始作为汤沐海先生的助理指挥跟随大师一起,先后参与在中国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慕尼黑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等乐团的工作。并在汤沐海大师的大力推荐下成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指挥生涯。

  2012年受塞尔维亚共和国文化部邀请,指挥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演出中国新年音乐会,上演了鲍元恺先生的《京剧交响曲》,以及和黄蒙拉合作演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热烈的反响,塞尔维亚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这场演出,中国驻塞尔维亚共和国文化大使、文化参赞出席并高度肯定了当晚的演出。

  2012—2015年担任四川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开启乐团首个国际惯例周期的音乐季。

  2015年7月开始在杰出指挥家张艺先生的指导下工作,同时担任北京东方交响乐团指挥。先后参与国家大剧院歌剧《方志敏》巡演,新版歌剧《卡门》和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巡演等。

  2020年1月起,受聘于浙江交响乐团,担任驻团指挥工作至今,完成了上百场音乐会。

  欧阳汪剑不定期和上海爱乐乐团保持良好合作,先后演出了星期广播音乐会、东方市民音乐会、江苏大剧院新年音乐会、南通新年音乐会等;

  欧阳汪剑指挥合作过的乐团包括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乐队学院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兰州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河南交响乐团、山西省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吉林省交响乐团、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南捷克爱乐乐团、波兰庞德卡爱乐乐团、俄罗斯西伯利亚交响乐团等。

  二级作曲,浙江交响乐团驻团作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会员。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青年英才;浙江省文联系统“浙江音乐奖”获得者;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杭州亚运会、亚残会浙江省先进个人”“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大型、小型舞台资助项目、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者;“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项目获得者。荣获“第五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之“乐手最喜爱奖”;多次荣获浙江省音乐舞蹈大赛作品金奖。2019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邀请赴法国巴黎参加“21世纪女性作曲家”的座谈研讨会并代表中国发言。

  代表作品如交响乐《多彩浙江》《玉碗飘香》《惜怀岳武穆》《诗画浙江》《问茶》,协奏曲《吴歈越吟》《济沧海》,室内乐《烟雨江南》《潺潺畲韵》等。其作品由中国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等多个乐团演奏。多部交响乐与器乐作品被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意大利Eufonia出版社出版;此外,受邀改编创作《木管五重奏中国传统名曲精选》(上海音乐出版社)与新形态教材《红色记忆——木管五重奏中国作品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同时担任全省各类重大政治性演出和国家外交活动的音乐主创,如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世界油商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生于古城西安。德国汉诺威国立高等音乐戏剧传媒大学作曲博士。现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其作品有着很深刻的人文主义情怀。在中国青年作曲家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多部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此外作品经常被演出于欧洲与中国各地。16年创作并首演的《天之音-云之响》为手风琴,笙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成为中国第一部手风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结合的作品,首演获得好评。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青创支持计划,于同年11月12日在西安举办《天之音-云之响》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大获好评。2021年打击乐群作品“百年-筑梦”由浙江音乐学院委约及出版发行。2023年其阮族作品《寻古音》入围2023年度北京现代音乐节,首演获得成功,室内乐作品《光之时》应邀在2023上海当代音乐节中国青年作曲家专场演出,获得成功。2023年作品钢琴协奏曲《守望者的麦田》于首届长安艺术周首演,取得成功。2024年钢琴三重奏由东盟室内乐团演出于北京现代音乐青年作曲家专场音乐会。2024年应日本洗足学院音乐大学委约创作管弦乐队作品《边走边唱》于2024年09月27日在其学校前田音乐厅世界首演。2023年接受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创作《姑苏蝉鸣》将于2024—2025年在乐团音乐季首演。

  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曾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于权吉浩、高佳佳等作曲家、理论家,并最后拜入禹永一教授门下,攻读作曲硕士、博士学位。

  其音乐创作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在平衡作曲写法、技法和办法之外,更注重自身的学养之法、境界之法、精神之法,并能通过这些来体现自我创作中所追求的心性价值和作品中的精神气质。创作体裁较为广泛,与杨右青、邵恩(英籍)、金野等国内多位著名指挥家及乐团有过合作交流。

  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敦煌.妙染四帧》创作交响序曲《敦煌引》,标题交响诗《丝路》(天津交响乐团演奏)、竹笛协奏曲《后羿》(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后羿》民族管弦乐版(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演奏)、《Anthem of Olympic Games》携手中国交响乐团首演于“北京森林音乐节”开幕式;

  《木兰辞》获得“新生代”作曲比赛一等奖、为2022北京冬残奥会创作主题宣传歌曲《灯火里的冬奥》;

  器乐独奏《东北风格组曲》获得“器乐中国”比赛全国作品二等奖并收录于“中国乐派”钢琴分级教程作品集中。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曾师从于刘湲教授和贾国平教授。

  主要作品包括小提琴作品《三句半》、古琴作品《凝语声歇》、六重奏《声纹》、管弦乐作品《盛世》等,于奥地利、丹麦、法国、挪威等多地演出。曾受英国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丹麦Pulsar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机构委约;作品《浑象》获中国文联“扶持青年艺术人才”项目资助;室内乐《大噪》获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入选《现代作曲家曲库·室内乐》;论文《微隙中的广寥》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一期。

  博士,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副教授。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及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作曲系,曾先后师从于贾国平教授和Dieter Mack教授。2011年在德国取得作曲博士学位。作品《砚》曾获第四届中国con tempo&瑞士Culturscaps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该作品后由德国Sikorski出版社出版。2015年参加德国广播电台(DLF)在科隆举办的“2015新音乐论坛”,同年作为正式学员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计划”。近年创作有作品《宁静的地平线》《希望》《风拂大地》等大型交响乐作品,于2023年分别获得第三届“吉林音乐奖”和第十四届“长白山文艺奖”。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博士。

  主要作品:交响乐《八仙》《寓言三则》,民族管弦乐《启》《弥新》,室内乐《Yin》《传说》《九重天》,室内歌剧《项链》,舞蹈音乐《我的筝儿我的孩儿》,合唱《The Message of the Wind》,艺术歌曲《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等。

  作品所获主要奖项:第四届德国Harald Genzmer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第三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第一名及“最受乐手喜爱”作品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器乐作品(小型器乐组合)比赛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大学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等十余个奖项。

  曾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德国汉堡交响乐团、E-MEX室内乐团、Volans室内乐团、FOC Fellowship室内乐团、维也纳Wiener Collage室内乐团、“飒SA”重奏团、北京民族乐团等中外知名乐团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维也纳、萨尔茨堡、汉堡、慕尼黑、莱姆戈、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地上演作品。

  曾获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并获得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乐队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Focus!”音乐节、东京国际音乐节等多个乐团、音乐节的委约创作。《幻想曲》等多部作品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德国Schott(朔特)出版公司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张莹莹,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副教授(优秀人才引进),硕士生导师。全国首位荣获中国政府最高奖“文华奖”竹笛青年专业组金奖的女演奏家,CCTV电视大赛银奖,中央音乐学院首位民族管乐保送女硕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项目组成员。

  自幼随父学习笛子,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周波老师。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戴亚教授。先后得到杨立中、曾永清、王次恒、李增光、李镇和荣政先生的悉心教导。

  她曾应邀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录制工作;多次与著名歌唱家龚琳娜合作演出;曾出访美国、德国、埃及、匈牙利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演出活动。发行个人专辑《竹舞》,主编《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竹笛应用教程》,并著有《竹笛艺术音乐表现力的创新与实践探索》等多篇学术论文。近年来,张莹莹老师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曲目量大且风格各异, 演奏广获好评。九游娱乐-平台官网九游娱乐-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