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里的非遗彩蛋:当火药遇上木偶戏那真的“太燃了”
让我康康是谁在看《藏海传》的时候,被“烟花带木偶飞天”的名场面震撼到了?本以为是编剧脑洞大开,没想到历史上真有同款“神仙级联动”——浙江泰顺的药发木偶戏,把火药和木偶玩成了“古代特效大片”!今天的“网课”咱们一起来聊一聊剧中的硬核非遗技艺,看看老祖宗如何用火药操控木偶上演“空中大戏”~
北宋《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药发傀儡”,就是药发木偶的老祖宗,顾名思义,药发木偶就是以火药为动力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一种技艺。当时还有枝头傀儡、悬丝傀儡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描述的就是当时木偶戏定时演出,深受民众喜爱的情景。
泰顺药发木偶更绝,把这门技艺和当地信仰融合,变成了祭祀华光大帝的“琼花戏”——传说大帝分琼花时忘了给自己留,百姓就用火药木偶模拟琼花绽放,于是有了“大帝爷分琼花——没自己份”的歇后语。
泰顺地处浙江最南端,山高林密的地理环境成了非遗的“保险箱”。南宋时杭州艺人逃难把木偶戏带入,泉州移民又带来提线木偶,最终在泰顺衍变出独特的药发木偶。
黑火药的配制是药发木偶花树制作的关键环节。泰顺艺人做火药就像搞神秘实验:历经提药(提纯土硝)、配药、碓药、晒药、擂药和筛药等若干过程(真不是在炼丹哈)。
头雕:需选用纹路细腻的木材进行雕刻,比如寿星要刻出几十道皱纹,武将得雕出盔甲纹路,一个头雕要经历反反复复的打磨。
机关组装:木偶身躯一般用竹篾编织,头饰衣袍则通常用防火蜡光纸制作。“树”是药发木偶的基本表演单位,制作时用一根十几米长的笔挺毛竹做“躯干”,再分层固定数百个烟花与木偶配件,每层都彷佛是一个机关盲盒。燃放时,在空地挖个深洞固定花树,点燃引线后,烟花层层爆燃,木偶随火光舞动,一场视觉盛宴就这样呈现在了眼前。
但是这项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也一度遭遇传承困境。一方面是人才短缺,当地人戏称“传承人比木偶还稀有”;另一方面,传承人们也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一场表演不过十几分钟,但前期材料收集、木偶人组装、黑火药配置等环节都非常耗时,成本也很高,导致部分传承人不得不转行另谋出路。
《藏海传》用艺术化的剧情还原了传统礼制与民俗场景,剧中的“琼花神戏”以视觉奇观呈现在观众眼前,为包括泰顺药发木偶在内的中国宝藏非遗打开了一扇窗。电视剧的热播让更多人发现,那些古老技艺,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如今,当我们在屏幕前为剧情喝彩时,不妨也把目光投向现实中的非遗:或许是关注一次传承人直播,或许是走进景区体验一次手作,或许只是转发一条非遗科普——这些微小的举动,都在为守护我们的文化宝藏出力。毕竟,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止于屏幕里的故事,更在每个人伸手可及的关注与支持里。
4.潘志琪:《从泰顺木偶戏谈地方戏剧的保护和发展》,《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泮丽娜:《泰顺药发木偶戏的历史与现状》,《东方博物》,2011年第4期;
6.牟宇宙:《泰顺药发木偶戏艺术形式诠释》,《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7.《温州非遗泰顺药发木偶——隐于深山,卓尔不凡》,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温州文旅资讯”,2019年11月21日。九游娱乐-官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