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中国唱片有限公司 - 引领音像出版行业的先锋

九游娱乐-(NINE GAME)成为娱乐官网的文化先锋

九游app:重走抗战路 赓续沂蒙魂——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看沂蒙精神传承

  7月2日至3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主题采访走进临沂,央媒、省媒的十几位记者,先后探访了费县、沂南、莒南、临沭等地的8处抗战遗址和红色纪念场馆。时值《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正式施行,媒体记者们深入沂蒙,踏寻历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直观感受到了我市创新传承沂蒙精神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

九游app:重走抗战路 赓续沂蒙魂——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看沂蒙精神传承(图1)

  新时代以来,临沂通过“百首沂蒙红色歌曲传唱”等活动传承沂蒙精神,推出《沂蒙组歌》等大型音乐作品,出版《沂蒙红歌集》收录包含《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经典作品在内的100余首曲目,这些歌曲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烽火硝烟,也见证了沂蒙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赤诚情怀。

  在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悠扬的旋律每天在山间回荡,仿佛将时光带回1940年的那个初夏。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搜集整理当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反对黄沙会》,几经演变,最终成为传唱至今的《沂蒙山小调》。从王音璇、韦有琴、王世慧等几代歌唱家的深情演绎,到刀郎演唱会济南站、临沂站作为开场歌曲,再到柬埔寨公主珍娜和费县农民歌手、《沂蒙山小调》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一起倾情献唱,这首歌早已飞出了沂蒙山,优美的旋律传遍四海。如今,游客来到此地,总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旋律哼唱起“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感受蕴含其中的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力量。

  在沂南县东高庄,每当《跟着共产党走》的激昂旋律响起,人们同样情不自禁地唱起“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这首同样创作于1940年的歌曲,曾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30万军民齐声高唱,建党百年之际作为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开场曲目再次引发强烈共鸣。

  接续讲述红色历史,是另一种形式的红歌传唱。在莒南县渊子崖村,林祥秀深情讲述着父亲林凡义带领村民同日寇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泪光闪烁中饱含着对父辈勇武大义的崇敬和景仰;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研究馆员李建丰,长期从事抗日战争史料研究,既是纪念馆建设和史料搜集整理的参与者,也是义务讲解员;朱村村民王经臣,同样热衷于抗战史料的搜集整理,是朱村抗战纪念馆最早的讲解员,二十多年来他向多少游客讲解了多少场次已无法确切统计。

  “沂蒙新红嫂”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百岁红嫂”张淑贞的女儿,抗战时期王换于和张淑贞办起战时托儿所,抚养了40多个革命后代,并组织发动群众支前,抢救、掩护了近百名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于爱梅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主动担任沂蒙红嫂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把沂蒙革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十几年来,她奔赴全国各地,累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000多场……

九游app:重走抗战路 赓续沂蒙魂——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看沂蒙精神传承(图2)

  临沂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红色文旅有着充足的空间。如何让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临沂进行了诸多创新性探索,不仅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更感动了外地游客……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依托常山庄村抗战遗址和原生环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建馆,设置红嫂主体展馆、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行进式演出《重走支前路》再现峥嵘岁月中军民团结、无私奉献精神,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伟大的沂蒙精神;《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等10余个沉浸式小院演出,将感人的红色故事化为“看得见”“听得着”的视听盛宴,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沂蒙精神。今年上半年,沉浸式小院共演出947场,观众超37万人次。

  而在东高庄,实景演出《我在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采用时空对话形式,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让观众近距离感知80多年前抗大一分校学员学习和战斗的历史瞬间。

  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视听室,游客只需拿起听筒,按下播放键,耳边就响起了《沂蒙山小调》的优美歌声。而在朱村抗战纪念馆,用手机扫描歌词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沭河的歌声》的悠扬旋律。

  莒南县对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渊子崖战斗遗址进行保护修缮,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重现历史场景,并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群体研学,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这些创新举措,让抽象的红色文化变得鲜活可感,以多元形式吸引不同群体参与到沂蒙精神的传承中来。

  在战争年代,沂蒙精神是鼓舞沂蒙人民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凝聚起千千万万沂蒙儿女的磅礴力量,推动临沂高质量发展。

  大青山突围战、渊子崖战斗、朱村抗战的硝烟,已经远去。如今,先烈们曾浴血奋战的土地,已是沂蒙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费县马头崖村百亩生态板栗示范园年产板栗5万公斤,与龙头企业合作深加工,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4万元;

  ——红色旅游赋能乡村发展,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年接待研学团队超3.3万人次,建成红色主题民宿30余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成为沂蒙革命老区振兴的缩影;

  ——总投资73.70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沂蒙抽水蓄能电站,正是利用大青山一带的自然地理优势,构建上下两个水库的“超级充电宝”。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九游娱乐-官方网站首页准煤8.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6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0.2万吨。

  ——莒南县渊子崖村依托红色资源,以渊子崖文化综合体项目为依托,以花生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构建了集河渠景观带、北部红色研学区、中部农业示范区、南部生态休闲区于一体的“一带三区”布局的“红崖沭柳·梳心板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涵盖渊子崖、新城、周家岭等10个村,充分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临沭县朱村通过保护性修缮古民居,打造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在临沂这片红色热土上,沂蒙精神已深深刻进千万沂蒙人民的心底。“时代楷模”赵志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沂蒙新红嫂”朱呈镕等一大批先模人物,他们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7月1日,《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正式施行,为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相信,沂蒙人民定会用新的故事来诠释沂蒙精神,书写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