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app:QDSO明日上演|远游异乡一场藏在旋律里的漂泊与重逢
现任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院艺委会委员、交响乐团副团长,中国歌剧研究会理事,国家“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为一名广受赞誉的指挥家,袁丁近年来成功指挥过莱比锡中德广播交响乐团、南威斯特法伦爱乐乐团、莱比锡喜歌剧院、西萨克森州交响乐团、耶拿爱乐乐团、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大学交响乐团与合唱团、韩国国家歌剧院,并与包括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所有国内顶尖艺术机构保持着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袁丁曾于莱比锡上演了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赞颂之歌》。莱比锡人民报的音乐评论盛赞其为 “超凡且精确的音乐阐述”、“高级职业化的技术”、“他具备一个优秀指挥家所具备的一切素质”。
在拥有广泛的交响乐保留曲目的同时,袁丁在歌剧领域也有骄人的成绩:作为当代歌剧舞台上炙手可热的中坚力量,袁丁近年来执棒首演了大量中国原创剧目。而在演绎西洋经典歌剧时,袁丁又能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精准诠释,将不同风格剧目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为纪念普契尼逝世100周年,袁丁执棒香港歌剧院及香港管弦乐团上演了新制作歌剧《图兰朵》,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得到了香港主流媒体的盛赞。
除了长期活跃在音乐会和歌剧舞台以外,在大型国事文艺活动中也能见到袁丁的身影:2018年4月为中德两国总理献演,2019年1月与来华访问的朝鲜友好艺术团做了亲切的艺术交流,此后又相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达沃斯经济论坛、建国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中有过精彩的亮相。
袁丁自幼酷爱音乐,2008年和2012年分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和德国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学院。求学期间跟随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徐新教授、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先生及德国指挥家乌尔里希·温德福尔教授研习指挥艺术,在袁丁的早期职业生涯中,著名华人指挥大师吕嘉先生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此外袁丁还曾与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洛林·马泽尔、克里斯托弗·艾申巴赫、米歇尔·普拉松有过亲密且愉快的合作。
袁丁在2013年—2018年曾任职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18年应邀加盟中央歌剧院,担任首席常任指挥。凭着多年来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使得袁丁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及高度赞扬。
陈擎,一位活跃于舞台的演奏家,曾在中国首演了理查·斯特劳斯《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让·弗朗塞《花钟》、弗朗兹·霍夫迈斯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和马尔蒂努《交响协奏曲》等不少双簧管经典作品,并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石家庄、青岛、昆明、呼和浩特、香港和澳门等地与当地乐团合作上演过多部经典双簧管协奏曲,为其执棒乐团协奏的不乏世界知名的指挥家,如已故英国指挥家、早期音乐巨擘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
现为广州交响乐团团长的陈擎,曾于1993-2010年期间担任乐团双簧管声部首席,17年间参演的各类音乐会就超过1千场,在世界五大洲的著名音乐厅都曾留下过“音乐足迹”,并与多位指挥大师均有过愉快的合作,凭借其卓越的表现,被他们盛赞为“世界级的演奏家”。
陈擎还热衷于推动室内乐演奏,委约作曲家创作适合木管五重奏演出的作品。在他倡议下组建的“广州木管五重奏”成功推出过《原声木管五重奏》《基辅大门》等木管五重奏唱片,深获业界及听众的好评。许多中国的音乐爱好者和学生还通过陈擎录制过的《木管与弦乐四重奏》《竹管琴弦》《Hi-Fi Oboe》和《梦幻双簧管》等多张独奏及重奏专辑,了解和喜欢上双簧管这种乐器。
陈擎在2014年同时被中宣部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2022年获得“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目前,陈擎还担任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副主席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杰出客席教授。
法国中提琴家本杰明·贝克(Benjamin Beck)多次荣获国际奖项,作为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和乐团首席,长期活跃在世界舞台。他自 2023 年起担任奥地利维也纳爱 乐乐团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中提琴,同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任教授职位。此外,贝克还从事改编创作,代表作品包括瓦格纳的《罗恩格林》、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亚纳切克的《狡猾的小狐狸》和舒伯特的《冬之旅》等。
本杰明·贝克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大厅、巴 黎爱乐大厅、慕尼黑国家大剧院、汉堡易北音乐厅、日内瓦维多利亚大厅、东京雅马哈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举办中提琴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他曾与宓多里、克里斯蒂安·特兹拉夫、米歇尔·斯特劳斯等知名音乐家合作室内乐演出。2016年,他受聘为德国慕尼黑国家剧院首席中提琴,之后受邀担任多家欧洲著名乐团的客座首席中提琴,包括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汉堡易北爱乐乐团、汉诺威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斯图加特歌剧院交响乐团、卢塞恩交响乐团、瓦伦西亚交响乐团和拜罗伊特音乐节交响乐团等。
本杰明·贝克1990年出生于法国巴斯克地区,7岁开始学习中提琴,16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他先后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和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师从法国中提琴家让·苏勒姆(Jean Sulem) 和美国中提琴家金·卡什卡茜安(Kim Kashkashian)。此外,他还获得了巴黎索邦大学的音乐学学位。
2006年,贝克在西班牙兰斯城国际弦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成为该赛事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最年轻中提琴演奏者。此后,他在多个国际比赛和奖学金项目中屡获佳绩,包括福布斯国际中提琴比赛、赫拉德茨贝多芬比赛、法国Safran 音乐基金会奖、天职基金会奖学金和金莱茵基金会奖学金。2014年至 2016年,他获得卡拉扬奖学金,在柏林爱乐乐团进行了两个音乐季的实习。
2015年,贝克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中提琴的声音》,由 Safran 音乐基金会出版,收录了舒伯特、 欣德米特、勃拉姆斯、齐默尔曼和库塔格等作曲家的经典中提琴作品。2023年,德国唱片公司Genuin Klassik 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爱·至死不渝》,其中收录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舒曼的《幻想曲》、布里顿的《泪泉》等作品,以及当代作曲家胡戈·勒克莱尔为其创作的《从清晰的黎明到一天的结束》。
作为一位改编作曲家,贝克 18岁时将舒伯特的《冬之旅》艺术歌曲集改编为中提琴、竖琴和诗歌独白的演出形式,并以电子唱片发布。2019年,他受法国文化部之邀,将亚纳切克的歌剧《狡猾 的小狐狸》改编为中提琴、钢琴和独角戏的表演,并在法国南部的日罗马尼首演。他改编的瓦格纳经典歌剧《罗恩格林》弦乐六重奏,于2020年8月28日(《罗恩格林》歌剧首演 170周年纪念日)在德国拜罗伊特的瓦格纳故居博物馆首演。该作品于2023年由德国霍夫迈斯特(Friedrich Hofmeister Musikverlag)出版社出版。
除演奏和创作外,本杰明·贝克还积极参与音乐教育与慈善事业。他通过法国文化部的教育计划, 探索为农村儿童提供音乐普及教育的新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此外,他还曾加入联合国和平大使、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组建的弦乐四重奏,在 ICEP 音乐共享协会的组织下,前往印度和日本,为弱势及重病儿童进行多次巡演。
姜宛书,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博士。浙江音乐学院小提琴教师,青岛交响乐团特邀首席,新加坡交响乐团客席演奏员。山东省青联委员,青岛欧美同学会(青岛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青岛海外联谊会理事。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曾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副首席。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人才培养计划”资金支持,公派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以专业满分成绩毕业。
2019 年,在青岛交响乐团面向全世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聘为青岛交响乐团首席。
2015年担任美国纽约夏季音乐节交响乐团首席、室内乐团首席。随后,作为中国大陆唯一通过选拔并荣获奖学金的演奏人才,赴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剑桥国际小提琴学会”,并在圣三一学院与著名钢琴家Rohan De Silva合作演出。同年,受邀赴芬兰参加庆祝库奥皮奥音乐中心成立30周年庆典音乐会,与库奥皮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2016年,作为中国唯一小提琴演奏家应邀赴俄罗斯参加泛太平洋国际音乐节;后入选美国阿斯本Aspen音乐节。同年,入选德意志北欧青年交响乐团,跟随柏林爱乐乐团首任首席Leon Spierer学习,并在柏林爱乐大厅演出。2018年,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受邀在奥地利驻丹麦大使馆为多国外交大使演出。2021年,荣获意大利阿尔巴国际音乐比赛室内乐专业组一等奖。曾举办的个人独奏音乐会,均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许。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核心期刊。
近年来,作为独奏家、客席演奏家多次受邀与丹麦哥本哈根爱乐乐团、芬兰库奥皮奥交响乐团、德意志北欧青年交响乐团、韩国国家室内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音乐家、演奏家,有着诸多的合作交流。
在多年的乐团首席工作中,积极参与世界音乐界的文化交流,受邀演出足迹遍布芬兰、丹麦、德国、波兰、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受上合组织邀约出访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委派演出。
姜宛书以对音乐精准的理解,凭借出色的演奏技巧、独特的演绎能力,以及对整个乐团的带动力,受到国内外音乐界人士和乐评人的高度评价。九游娱乐-官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