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书单 书是雾海中永不熄灭的纸上灯塔
九游娱乐-官方入口九游娱乐-官方入口“月度书单” 栏目持续聚焦启迪心智的优质新作,涵纳思想文化、教育心理、文学艺术、学前青少等多个品类。
七月书单如期而至,夏木葱茏,万物竞长,正是求知若渴、心田待耕的丰盈时节。 让我们在暑热与沉静之间,开启一卷好书,为成长的旅程播撒智慧的清泉与思想的沃土。
本书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平民女校等红色遗址遗迹,以及在革命年代与这些建筑息息相关的人物,如陈独秀、彭湃、李达、丁玲、向警予等革命先辈,以及他们在这些建筑里发生的事迹等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的奋斗故事,给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教材,以激励年轻一代即使在恶劣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历时数十年独立撰写的权威西方音乐通史,音乐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维度交叉融合的立体画卷!
本著作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学名誉教授、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历时数十年独自撰写完成,堪称音乐史上不曾有过且难以复制的壮举。全书以崭新的视角完整展现了从中世纪至20世纪末的音乐发展史,对现当代音乐的论述尤为详尽,堪称对人类音乐的一次统揽检阅。
《冯契讲金岳霖哲学》是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与评述,由著名哲学家冯契撰写。书中不仅梳理了金岳霖在认识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贡献,还探讨了金岳霖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会通,以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本书旨在通过冯契的独特视角,展示金岳霖哲学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展现冯契对金岳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30周年和冯契先生诞辰110周年。
本书为“清人历代词选丛刊”之一种。由清代黄苏编选。黄苏其主要成就即编选有《蓼园词选》,从隐显两方面提出“思深而托兴远”“婉恻”等论词标准,既着力于推崇词体,又维护了词体本色,还起到救弊补偏的积极作用。其词学观点既受儒家传统词学批评模式的影响,也适应乾嘉之际特定历史转变时期的需要,意义不容忽视。《蓼园词选》编成后沉寂将近一个世纪,后因晚清临桂词派主将况周颐的推许而引起后人关注,并由赵尊岳将之刊布,命名为今所通行之《蓼园词选》。本次整理除约请桂林博物馆副馆长洪德善先生点校珍本《穀诒堂词选》,另请杨文钰博士将《蓼园词选》也进行重新点校,并合二为一,由洪德善先生将《蓼园词选》的异文吸纳入《穀诒堂词选》的校记之中,以存珍贵文献之面目,也是对黄氏选本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识”。
《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代表作,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尼采哲学中占据中心地位。该书主体部分由五卷组成,每卷包含数十节乃至百余节长短不一的内容,短的像箴言、警句,长的如散文、评论性质的文章,全书共383节。五卷之前的序曲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这是尼采在其创作历程中,首次在首尾用诗歌框住格言和短论的尝试。尼采在这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
本书聚焦于古代马其顿的起源、历史与文化演进,重新审视了这一在希腊史乃至世界史上意义深远的族群国家。作者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的土地、语言、信仰、风俗、政制等一系列问题,梳理了马其顿自肇基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漫长历程。在浓墨重彩的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篇章之余,马其顿社会中的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以全景式的面貌鲜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施特劳斯1961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亚里士多德系列讲座课程,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而来,由从事施特劳斯研究多年的密歇根州立大学麦迪逊学院辛曼教授编订。施特劳斯本课程的总体意图是,在课堂讨论研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困难,并让学生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经常遭人忽视的基本原则有所理解,进而回应施特劳斯时代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施特劳斯所说的西方的现代性危机。
本书直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大国战略博弈与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相互交织的复杂现实,立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论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时代挑战和实践路径。
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有无此道理和知识作为根底的教育,其结果大为迥异。那么,哪些是教育者不能不知的有关教育的道理和知识,就成为一个需要告知与明确的任务。本书就是为此而生的,是为“教师”而写的“教育常识”。“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做事,需要掌握做事的基本道理,做人,则必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如此才能成事成人。无论教育之人(如教师),还是教育之事(如教学活动),都要从懂得“最基本且简单的知识和道理”开始。通常所言的教师的基本功,来自于最基本的教育常识,这也应该是判定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作为健康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健康心理学导论》凭借结构严谨的框架体系与内容翔实的学术资源,构建了一个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学科知识网络。其独到的教学设计,既为入门学习者搭建起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也为高阶研究者留出充分的探索空间,能够精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使用需求。新版教材特别聚焦全球化视野下的公共卫生挑战,强调多元文化对健康行为的塑造作用,借助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不同地域在疾病认知、健康管理以及干预策略上呈现出的差异性特征。对于维护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制定公共卫生健康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视觉思维策略。视觉思维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VTS)是一种以视觉艺术为媒介的教学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由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阿比盖尔·豪森(Abigail Housen)与艺术教育家菲利普·耶纳温联合提出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实践检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系统的教育方法。VTS一开始应用于博物馆教育与视觉艺术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围绕艺术作品提出问题、深入观察与展开讨论,激发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其核心理念在于摒弃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模式,转而强调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多元解读。随着时间推移,VTS的教育效能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并突破艺术教育的边界,延伸至数学、医学、语言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有效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下学生的认知力发展。
《高学历父母的教育病》由日本权威儿科医生、教育学家成田奈绪子博士撰写,直击高学历父母的育儿痛点。尽管书中案例以日本社会为背景,但其揭示的教育困境与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高度契合。书中指出,过度干涉、言行矛盾、无度溺爱是这类父母常犯的“三大病症”,其根源往往在于“知识优越感”或“成功焦虑”。作者结合大量临床案例,从“鸡娃”焦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着手,批判盛行的“早期教育狂热”,提出“脑育三阶段”理论,更提供了实用“解药”,倡导父母从“控制者”转型为“守望者”,守护孩子摔跤、做梦、说“不”的生命力。
学生喜欢的十种教师是什么?如何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如何使学生敞开心扉?……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给出了学生管理的七种心理学“武器”。作者认为,决定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因素有三点,即教师的自身定位、相关的影响策略、管理的情境因素。围绕这一点,他给教师开出了7个药方——“七种武器”,更进一步分析了其在认知、人际、行为、指挥、教练、支持、授权等学生管理策略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说,这是一本给带班老师看的工具书、实用书。把专家的理念与教师的实践联系起来,努力架设一座横亘在心理学原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桥梁,这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略》是一本全面解析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挑战与困扰的实用指导手册。书中详细探讨了青少年在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我发展特点、情绪困扰及应对策略、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人际关系处理、生命意义认知、生涯规划以及休闲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辅导方法和解决方案,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书籍形态,现代意义的绘本更强调图文阅读媒介的交互性、阅读媒介材料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本专著是姚颖副教授在历时15年的中国本土绘本阅读与教学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理论凝练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三年来依托国家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全方位、系统化论述绘本教学与儿童(5-9岁)语言发展的关系问题,以深厚的理论视角、丰富的国际研究与实践背景,以鲜活的课程教学实践案例、真实的语言测评数据、典型的学校与师生样本等,充分阐述了绘本教学在儿童阅读和语言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本书收录诗人倪湛舸近年来的新诗——“皮埃尔和艾琳娜”系列。 四组短诗,与三篇长诗互为观照,最后以《诗与克苏鲁》收尾,循环往复,梦呓般的诗语,诉说生命的寓言。“铜做的天空下着雨,糖做的城市溃烂如斯。”一个异域世界,皮埃尔和艾琳娜穿越在多重空间,幻变出生命的多重分身。倪湛舸的语言具有直抵内心的力道、生命的沧桑感和情感微妙变化的层次感。在书中,诗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与克苏鲁神话联系在一起:写诗的原动力是恐惧,最终目标是与虚无和解。书中收录青年艺术家黄家馨为《铜与糖》创作的多幅插图和装置艺术,与书的主题和意象相契合,散落在各个章节,期待与读者相遇
《记逝录》是美国当代诗人张明皚(Victoria Chang)的代表作。本书出版于2020年,曾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笔会福尔克诗歌奖,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和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母亲离世,诗人拒绝写挽歌,而是在悲痛又焦灼的两个星期里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写起了讣告。悲伤在讣告中升华。在这本获得诸多奖项和提名的诗集里,诗人写道:“人死后,记忆醒来,迈开了双腿。” 诗人以报纸讣告的形式命名已经逝去的事物(如礼节、语言、未来、母亲的蓝裙子)以及死亡对生者的影响。这本诗集勇敢而温暖,直面悲痛,为生者立了一份饱含情感的遗嘱。
本书内容包括爱德华·科茨贝克早期带有泛神论和表现主义风格的诗作,到他在二战时期和战后积极切入政治所创作的以及他在丰饶的晚期所深深卷入的哲学和玄学冥思的作品。诗歌作品中征用了自柏拉图以降的哲思,并渗透于诗性的表述中。作者传达的对田园生活的感性和与自然的至关重要的亲密,有时候呈现出神秘主义的风貌;有时清晰而准确地切入到对自然风景的深邃感悟中,总是注入了一种对时间的痛苦知觉和一种宇宙性悲伤的惨痛。
本诗集传达出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和经验,虽然将世界体验为一个荒诞和充满威胁的处所,但他运用各种符号和古旧的,与传统典籍有关的古怪意象来展示人的存在场景,从而营造某种层面上的超越维度。他诗中一个常见的主题是语言和交流的失效。诗人和他的词语的关系仿佛创世和造物的关系:它们真实、具体,同时又不羁,充满反叛。事物的核心仍旧是神秘的,尽管诗人尝试用语言接近它们。这一力量推动诗人越发冷静、严厉,诗作朝向祈祷或魔咒般的效果迈进,其创作风格被誉为新表现主义诗歌。
这套漫画通过生动有趣的冒险故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知识。每个分册都设计有独特的数学主题,让孩子们在探险的过程中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书中搭建了冒险岛、图形星系、历史星河等多个奇妙世界,融合九宫格、图形组合、魔方、迷宫多种形式互动,全面锻炼孩子的辩证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难题。
绘本,不仅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品,更是具有“四会一本”特质与功能的教育金钥匙,它能同时培养孩子的认知力、审美力、情感力和社交力。本书从亲子共读的三大核心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出发,通过权威理论与真实案例,带读者发现绘本如何开启儿童成长的无限可能、0-12岁分龄如何科学选书,独创“三套系统19把钥匙”亲子共读法,让每次阅读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