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这些抗战歌曲你一定会唱
八十载春秋峥嵘,一曲曲壮歌未冷。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西日报融媒体编辑部推出《抗战中的文艺力量:八十载回响的丰碑之歌》特别策划。当《黄河大合唱》的怒涛仍在血脉奔涌,当《在太行山上》的烽火依旧灼烫记忆,这些从战壕与血泊中诞生的旋律,早已超越音符的范畴,化作民族精神的基因密码。它们以五线为砖、以呐喊为浆,在破碎山河间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它们用铿锵节拍锻铸脊梁,用悲怆咏叹熔铸魂魄,让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迸发出震烁寰宇的伟力。
今日我们重闻此韵,非止于历史的回响,更为在时空的共振中校准信仰坐标——当新时代征程号角长鸣,这浸透血火的旋律,仍是砥砺我辈奋勇前行的时代鼓点!
这首歌创作于1938年7月,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套曲之一,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8年9月,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1日,他们从壶口下游附近的渡口第一次渡黄河,光未然在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而高亢嘹亮的船工号子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1月,光未然把歌词带到延安,冼星海用了6天时间谱曲,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绝唱。1939年4月于延安首次公演,随后传遍全国,成为凝聚民族魂的巨大精神动力。无数志士仁人高唱着该歌曲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
《游击队之歌》是贺绿汀在1937年创作的歌曲,1938年1月6日由贺绿汀指挥“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在八路军干部会议上首次演唱,1966年由音乐出版社以单曲形式发行。
该曲是首四部混声合唱歌曲,其中含复调因素的和声织体为全曲提供了生机勃勃的动力,并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其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曲调生动流畅,歌词九游娱乐-官方入口通俗易懂,表现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