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川文艺绽芳华 万紫千红气象新
北依太行,南眺黄河,在这一方山河壮阔的舞台上,焦作文艺事业始终闪耀着发展之光。
在全省率先建立“强基工程”——焦作市文艺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库,被中国文联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宣传报道。
连续17年举办焦作市新年合唱音乐会,铸就城市文化“有声名片”;为群众义写春联上万幅;“黄河飞龙”精彩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
近年来,市文联自觉肩负光荣使命,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构筑新时代特色鲜明的文化高地。文联以文联人,以艺兴文,在这片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中,书写精彩文艺画卷,让怀川文脉在大山大河间延绵激荡,精彩飞扬。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近年来,我市文联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确保文艺文联工作始终保持正确航向。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班,组织观看专题教育片等形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学习教育落实落细落地。力求通过学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同时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作品,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真正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实党建工作,确保健康发展。以“小支点”撬动党建“大格局”为思路,构建打造“党建铸魂 文艺聚力”工作品牌,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文联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文艺交流、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全流程审批、全过程监督,加强对各类文艺作品的审核把关,弘扬文艺正能量,保障文艺文联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发挥两个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一大批主题突出的文艺精品闪耀怀川,展现新时代文艺气象。
围绕重要节点,奏响奋进旋律。聚焦党的二十大,创作赠送以二十大报告金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百余幅,策划举办“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迎新年文艺会演,开展“礼赞新时代”焦作市美术书法新人新作展、“喜迎二十大 欢乐庆丰收”主题征文及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助推全市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情走向高潮。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怀川》开辟“我和我的祖国共奋进”等专栏,刊发优秀文学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围绕中心任务,彰显工作成效。聚焦高质量发展,走进“三十工程”一线,开展“致敬城市建设者”画像巡礼、“豫见怀川·镜观美好”摄影采风、“笔墨聚民生·共绘新蓝图”写生创作等活动;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文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文艺助力绿色转型·笔墨添彩百年焦煤”系列活动,以文艺之力展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聚焦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城市”,非遗表演“黄河飞龙”精彩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和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城市形象宣传片《满城烟花》在“村歌嘹亮”全国大赛舞台上展示,举办“相约云台”全国航拍摄影大赛、“大美中原·相约焦作”优秀摄影作品展,开展“落实两会精神——助力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采风创作活动,参与“三个一”评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焦作文旅品牌。
发挥“两个优势”,体现责任担当。组织开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文联在行动”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六帮六助”专项活动,帮助困难群众,以文艺温暖群众心田。投入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教育等活动,以文艺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勇担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三项任务,2023年以来,书法美术类获奖30余件(一等奖7件)、戏曲类获奖14件(金奖3件)、摄影类获奖17件,获奖作品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三项活动焦作文联均被省委宣传部通报为活动组织推进特别表扬单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近年来,市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文艺志愿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人民群众、奉献艺术才华的有效载体。
不断优化机制,服务精准高效。创新建立“群众点单、文联派单、文艺家接单、受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构建“文艺志愿、文艺采风、文艺创作、文艺展演、人才培养”的服务体系。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等基层一线,精准对接需求,传递党的声音与关怀,把高质量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种下艺术的种子。
近年来,市文联累计组织文艺工作者、志愿者2000余人次,开展文艺支教、慰问演出、培训展览等惠民活动1500余场,惠及群众逾30万人次,艺术星火遍撒怀川大地,服务效能与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持续深化内涵,推动“送种传”结合。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传精神”并重,持续深化惠民实效。扎实推进“强基工程”,统筹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乡村振兴‘艺’起来”“移风易俗‘艺’起来”“与人民同行”“翰墨润中原”创作辅导活动、“我眼中的大美中原”“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采风创作等主题活动,全国市县文联平台10余次宣传报道焦作经验做法。成功承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河南省文联“乡村振兴‘艺’起来”河南省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慰问演出,输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百花迎新乐中原”活动成效突出,荣获省文联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仅5家)。策划的“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获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宣传报道,并得到中国文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强化品牌引领,拓展惠民范围。着力打造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惠民品牌,连续17年举办焦作市新年合唱音乐会,铸就城市文化“有声名片”;聚焦青少年美育,举办“缤纷假日·精彩一‘夏’”“千百行动”暑期文艺名家公益课堂,以艺术滋养童心、照亮成长之路;深化“村歌嘹亮”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基层文艺队伍,重点培育选拔修武县“云台之声”演唱队参加全国“村歌嘹亮”展演并获得“幸福好声音”称号,以嘹亮歌声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持续扩大文艺惠民的覆盖面与服务深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文联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我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挖掘最生动、最鲜活、最富有生命力的题材和素材,创作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有力推动我市文学、摄影、书法、美术、戏剧等各艺术门类佳作涌现,呈现繁花竞放之势。
文学领域佳作频出。推出文学作品240余部(篇),90余部由重点出版社出版。《焦作文化大典》系列丛书,在第十届焦作“一赛一节”期间成功首发,得到中宣部、省文联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文联简报》以专题形式报道,市文联获评《焦作文化大典》编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及2019年度焦作市十大重点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组织编纂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故事·河南卷·焦作分卷》纳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文化专著《七贤大观》获2024年度焦作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长篇小说《原味的村庄》荣获梁斌小说奖、《雁王红顶》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报告文学《小山村“叠”出世界奇迹》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长篇小说《危栏》《危崖》《驴长老》分别荣获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和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书法美术大放异彩。美术作品《绝壁有路》《厚土春生》分别入选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画《红旗渠》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审核顺利结项。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共9件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2件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楹联书法作品展1件作品入选。
影视歌曲古韵新声。电视文化专题片《怀川宝藏》荣获河南省广播电视社教类作品一等奖。歌曲《每天都可以想一想》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云上之歌》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太行秋韵》《再唱延安颂》成功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焦作焦作》入选中国音协全国城市音乐名片。
摄影戏剧喜报频传。摄影作品《太极》《红外幻境》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演出即将开始》入选中国第19届国际影展,巨幅云台山水精彩亮相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连续2年获全国戏曲“小梅花”荣誉称号,豫剧《赵锦堂》获第十届黄河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小戏《吵闹亲家》包揽第十一届河南省小戏小品推优活动多项大奖,话剧剧本《红房院》荣获“戏剧中国”作品征集推选活动话剧类优秀剧本奖。
文艺事业的发展,人才如四梁八柱。舞台的“角儿”唱不好,这个台子就扎不住。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
近年来,市文联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来抓,不断延伸手臂、扩大覆盖、创新方式,着力打造一支梯次分明、德艺双馨的“怀川文艺生力军”。
强化内部建设。以深化改革为契机,2019年出台《焦作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实现全市县(市、区)文联组织全覆盖。2023年全面完成协会换届任务,配齐配强11个协会领导班子。整合盘活文联现有资产资源,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精心投资建设焦作市“文艺家之家”;在京水岸美术馆设立焦作市“文艺两新”示范基地,为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开辟了作品创作、展览展示、学术交流的专属空间。
创新培育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强基工程”——焦作市文艺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库,被中国文联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宣传报道。创新开展“十佳百优”文艺人才选拔活动,建立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常态化开展怀川文艺大讲堂、“翰墨润中原”创作辅导等培训活动,提升我市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人数较二次文代会翻两番,中青年艺术家占比显著提升;乔叶、米闹、徐立新等省内外知名艺术家持续涌现;韩达、庞宏、王保才等成为省级协会领导成员。骨干艺术家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推动我市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辈出,人才队伍竞争力与影响力显著增强。
搭建展示平台。创新创办《焦作文艺》专刊(后更名《文艺周刊》),系全省地市首家且唯一拥有国家正式CN刊号的文艺月刊,已出版发行32期计32万份;结合“焦作文联官微”公众号,打造线上线下文艺宣传工作格局,为文艺工作者提供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宣传展示的平台。在省会举办2019年“怀川厚土”美术作品展、2025年“墨韵怀川”迎七一焦作书法作品晋省展,策划举办“信州怀州”江西上饶·河南焦作书法作品联展、“水墨丹青·共绘山河”衡水—焦作书画联展等高规格展览赛事,展示文艺精品创作成果和优秀人才培养成效。
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焦作市现拥有市级会员620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20人、省级会员2200人。市属文艺家协会中,6家被连续授予全省“先进协会”“优秀团体会员”等称号,16名会员被授予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花开盛世,逐梦未九游娱乐-官方网站首页来。在新时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伟大实践中,文艺事业、文联工作大有可为。
8月14日至15日,焦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激励全市文艺工作者团结奋进、迎接全新挑战、共谋怀川文艺事业光辉未来的大会!
文艺结硕果,怀川气象新。今后五年,市文联将更加紧密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焦作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奉献新的文艺力量!
——焦作市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巡礼2025/8/15 10:06:32来源:焦作日报
北依太行,南眺黄河,在这一方山河壮阔的舞台上,焦作文艺事业始终闪耀着发展之光。
在全省率先建立“强基工程”——焦作市文艺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库,被中国文联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宣传报道。
连续17年举办焦作市新年合唱音乐会,铸就城市文化“有声名片”;为群众义写春联上万幅;“黄河飞龙”精彩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
近年来,市文联自觉肩负光荣使命,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构筑新时代特色鲜明的文化高地。文联以文联人,以艺兴文,在这片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中,书写精彩文艺画卷,让怀川文脉在大山大河间延绵激荡,精彩飞扬。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近年来,我市文联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确保文艺文联工作始终保持正确航向。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班,组织观看专题教育片等形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学习教育落实落细落地。力求通过学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同时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作品,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真正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实党建工作,确保健康发展。以“小支点”撬动党建“大格局”为思路,构建打造“党建铸魂 文艺聚力”工作品牌,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文联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文艺交流、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全流程审批、全过程监督,加强对各类文艺作品的审核把关,弘扬文艺正能量,保障文艺文联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发挥两个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一大批主题突出的文艺精品闪耀怀川,展现新时代文艺气象。
围绕重要节点,奏响奋进旋律。聚焦党的二十大,创作赠送以二十大报告金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百余幅,策划举办“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迎新年文艺会演,开展“礼赞新时代”焦作市美术书法新人新作展、“喜迎二十大 欢乐庆丰收”主题征文及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助推全市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情走向高潮。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怀川》开辟“我和我的祖国共奋进”等专栏,刊发优秀文学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围绕中心任务,彰显工作成效。聚焦高质量发展,走进“三十工程”一线,开展“致敬城市建设者”画像巡礼、“豫见怀川·镜观美好”摄影采风、“笔墨聚民生·共绘新蓝图”写生创作等活动;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文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文艺助力绿色转型·笔墨添彩百年焦煤”系列活动,以文艺之力展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聚焦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城市”,非遗表演“黄河飞龙”精彩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和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城市形象宣传片《满城烟花》在“村歌嘹亮”全国大赛舞台上展示,举办“相约云台”全国航拍摄影大赛、“大美中原·相约焦作”优秀摄影作品展,开展“落实两会精神——助力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采风创作活动,参与“三个一”评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焦作文旅品牌。
发挥“两个优势”,体现责任担当。组织开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文联在行动”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六帮六助”专项活动,帮助困难群众,以文艺温暖群众心田。投入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教育等活动,以文艺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勇担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三项任务,2023年以来,书法美术类获奖30余件(一等奖7件)、戏曲类获奖14件(金奖3件)、摄影类获奖17件,获奖作品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三项活动焦作文联均被省委宣传部通报为活动组织推进特别表扬单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近年来,市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文艺志愿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人民群众、奉献艺术才华的有效载体。
不断优化机制,服务精准高效。创新建立“群众点单、文联派单、文艺家接单、受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构建“文艺志愿、文艺采风、文艺创作、文艺展演、人才培养”的服务体系。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等基层一线,精准对接需求,传递党的声音与关怀,把高质量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种下艺术的种子。
近年来,市文联累计组织文艺工作者、志愿者2000余人次,开展文艺支教、慰问演出、培训展览等惠民活动1500余场,惠及群众逾30万人次,艺术星火遍撒怀川大地,服务效能与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持续深化内涵,推动“送种传”结合。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传精神”并重,持续九游娱乐-官方网站首页深化惠民实效。扎实推进“强基工程”,统筹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乡村振兴‘艺’起来”“移风易俗‘艺’起来”“与人民同行”“翰墨润中原”创作辅导活动、“我眼中的大美中原”“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采风创作等主题活动,全国市县文联平台10余次宣传报道焦作经验做法。成功承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河南省文联“乡村振兴‘艺’起来”河南省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慰问演出,输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百花迎新乐中原”活动成效突出,荣获省文联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仅5家)。策划的“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获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宣传报道,并得到中国文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强化品牌引领,拓展惠民范围。着力打造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惠民品牌,连续17年举办焦作市新年合唱音乐会,铸就城市文化“有声名片”;聚焦青少年美育,举办“缤纷假日·精彩一‘夏’”“千百行动”暑期文艺名家公益课堂,以艺术滋养童心、照亮成长之路;深化“村歌嘹亮”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基层文艺队伍,重点培育选拔修武县“云台之声”演唱队参加全国“村歌嘹亮”展演并获得“幸福好声音”称号,以嘹亮歌声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持续扩大文艺惠民的覆盖面与服务深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文联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我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挖掘最生动、最鲜活、最富有生命力的题材和素材,创作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有力推动我市文学、摄影、书法、美术、戏剧等各艺术门类佳作涌现,呈现繁花竞放之势。
文学领域佳作频出。推出文学作品240余部(篇),90余部由重点出版社出版。《焦作文化大典》系列丛书,在第十届焦作“一赛一节”期间成功首发,得到中宣部、省文联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文联简报》以专题形式报道,市文联获评《焦作文化大典》编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及2019年度焦作市十大重点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组织编纂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故事·河南卷·焦作分卷》纳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文化专著《七贤大观》获2024年度焦作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长篇小说《原味的村庄》荣获梁斌小说奖、《雁王红顶》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报告文学《小山村“叠”出世界奇迹》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长篇小说《危栏》《危崖》《驴长老》分别荣获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和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书法美术大放异彩。美术作品《绝壁有路》《厚土春生》分别入选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画《红旗渠》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审核顺利结项。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共9件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2件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楹联书法作品展1件作品入选。
影视歌曲古韵新声。电视文化专题片《怀川宝藏》荣获河南省广播电视社教类作品一等奖。歌曲《每天都可以想一想》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云上之歌》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太行秋韵》《再唱延安颂》成功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焦作焦作》入选中国音协全国城市音乐名片。
摄影戏剧喜报频传。摄影作品《太极》《红外幻境》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演出即将开始》入选中国第19届国际影展,巨幅云台山水精彩亮相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连续2年获全国戏曲“小梅花”荣誉称号,豫剧《赵锦堂》获第十届黄河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小戏《吵闹亲家》包揽第十一届河南省小戏小品推优活动多项大奖,话剧剧本《红房院》荣获“戏剧中国”作品征集推选活动话剧类优秀剧本奖。
文艺事业的发展,人才如四梁八柱。舞台的“角儿”唱不好,这个台子就扎不住。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
近年来,市文联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来抓,不断延伸手臂、扩大覆盖、创新方式,着力打造一支梯次分明、德艺双馨的“怀川文艺生力军”。
强化内部建设。以深化改革为契机,2019年出台《焦作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实现全市县(市、区)文联组织全覆盖。2023年全面完成协会换届任务,配齐配强11个协会领导班子。整合盘活文联现有资产资源,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精心投资建设焦作市“文艺家之家”;在京水岸美术馆设立焦作市“文艺两新”示范基地,为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开辟了作品创作、展览展示、学术交流的专属空间。
创新培育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强基工程”——焦作市文艺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库,被中国文联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宣传报道。创新开展“十佳百优”文艺人才选拔活动,建立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常态化开展怀川文艺大讲堂、“翰墨润中原”创作辅导等培训活动,提升我市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人数较二次文代会翻两番,中青年艺术家占比显著提升;乔叶、米闹、徐立新等省内外知名艺术家持续涌现;韩达、庞宏、王保才等成为省级协会领导成员。骨干艺术家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推动我市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辈出,人才队伍竞争力与影响力显著增强。
搭建展示平台。创新创办《焦作文艺》专刊(后更名《文艺周刊》),系全省地市首家且唯一拥有国家正式CN刊号的文艺月刊,已出版发行32期计32万份;结合“焦作文联官微”公众号,打造线上线下文艺宣传工作格局,为文艺工作者提供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宣传展示的平台。在省会举办2019年“怀川厚土”美术作品展、2025年“墨韵怀川”迎七一焦作书法作品晋省展,策划举办“信州怀州”江西上饶·河南焦作书法作品联展、“水墨丹青·共绘山河”衡水—焦作书画联展等高规格展览赛事,展示文艺精品创作成果和优秀人才培养成效。
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焦作市现拥有市级会员620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20人、省级会员2200人。市属文艺家协会中,6家被连续授予全省“先进协会”“优秀团体会员”等称号,16名会员被授予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花开盛世,逐梦未来。在新时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伟大实践中,文艺事业、文联工作大有可为。
8月14日至15日,焦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激励全市文艺工作者团结奋进、迎接全新挑战、共谋怀川文艺事业光辉未来的大会!
文艺结硕果,怀川气象新。今后五年,市文联将更加紧密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焦作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奉献新的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