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欢迎你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生,随着近几年不断地成长与发展,正逐步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河南省民办音乐与教育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开设本科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编导、学前教育,专科专业有音乐表演。
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党建引领,树牢本科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探索“学·创·演·赛”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课堂教学铸基础、艺术创作搭平台、实训演出练技能、参赛历练出成果的多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教师和学生从教与学到演与创的过渡与提升,既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又创作出较多精品原创作品,实现了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度融合与持续发展。
何军,教授,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专业,曾在中央音乐与教育学院进修学习。1985年参加声乐比赛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声乐比赛;多次担任高校教师资格证音乐专业面试评委、河南省艺术统招声乐考试主评委、保罗·科尼声乐比赛评委、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声乐比赛评委;在《中国音乐》《音乐创作》发表多篇声乐教学文章;多次获得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称号。所教学生多人获省级声乐比赛奖项。
刘黎明,女,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生于1960年4月23日。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学位;1984—2020年工作于河南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教育学视阈中的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考》《当代教育基本理论论纲》《教育哲学》等学术著作;曾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国民性培育的学校教育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美国苹果公司(斯坦福大学委托河南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中职学校质量评估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学术著作《教育学视阈中的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考》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李秀清,女,博士、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考级二胡专业高级评委、全国民乐考级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首届艺术教育百位名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三八”红旗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政协委员,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 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二胡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音乐学硕士、音乐社会学博士学位。她一直在二胡专业方面创新耕耘、执着、探索、开拓和传播。她集教学、演奏、著书、创作为一身。获得多项大奖。其中,获国际“约翰施特劳斯” 音乐大赛一等奖,“华夏之声”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一等奖,自创并独奏的二胡协奏曲“翠微亭随想”获第八届黄河之滨音乐周金奖。出版独著《李秀清艺术专辑》、《二胡演奏教程》等。数篇论文在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杂志发表。多次成功举办各种形式的二胡专场音乐会,如:李秀清教授执教30周年、35周年、40周年二胡音乐会等。李秀清执教严谨,效果优秀,所教的学生胡宁、李然及贾琳艳等多人在全国比赛获得金奖,全国三届天华杯二胡比赛,全国金钟奖二胡比赛等。
邵小萌,女,教授,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专业,1985年—2022年工作于南阳师范学校(音乐与教育学院),1993—2016年担任钢琴教研室主任,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交响》《音乐创作》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钢琴弹奏指引》《南阳地方戏曲艺术》等专著,主持有《豫西南民歌现状调查》《高师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与教材应用研究》等省级项目,《豫西南民歌现状调查报告》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十余年来在教学岗位勤奋耕耘,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音乐与教育学院在教学、科研、文艺比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主持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各类课题15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8项;出版专著40多部,教材2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中文核心21篇;SCI一区论文、SSCI二区论文各1篇;师生参加省市级、校级各类比赛共获奖800余项。
学院邀请专家以讲座或演出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学院于2024年11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如戚建波、栾凯、孟勇等先后到学校讲学,与河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了河南省歌曲创作培训班活动,同时也培育出一批优秀原创作品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的作品征集评选过程中荣获奖项。如赵飞老师的原创作品《在一起》、《小小希望也一样美好》及《我在故事里长大》在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创作推广工程中荣获全国“优秀少儿歌曲奖”一项,省级“十佳少儿歌曲奖”两项,为学院专业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5月学院承办了“人工智能赋能河南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通过系列学术活动开拓研究领域、增强学院学术氛围。
学生方面,音乐与教育学院针对各专业学生特点与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树立考研信心、坚定考研信念、帮助学生明确学术方向。经过不懈努力,音乐与教育学院2025届毕业生研究生共考取23名。
为了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通过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集合社会优势资源,目前与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幼儿园、河南乾昆演艺有限公司、新郑市郑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新郑市轩辕小学等46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音乐与教育学院现开放奥尔夫音乐实训室、管弦乐排练厅、数码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小型排练厅、幼儿园模拟实训室、Midi音乐实训室、音乐厅、演播厅等实训场所共计23个,建筑总面积3300㎡,为学院实验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推动音乐与教育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校内外为师生搭建了“交流、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艺术实践平台。在教师专业交流方面,学院多次组织青年教师举办专业音乐会、课程思政音乐会,并受邀参加许昌市大型原创交响音乐会、新郑市各类艺术活动,同时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开展系列讲座以及来学院开展大师课等;在校内艺术实践活动方面:每年组织策划各类校级大型活动,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同时每学期末定期开展阶段性汇报音乐会、班级音乐会、舞蹈作品创作与展演、舞蹈汇演、毕业音乐会等集中性实践音乐会活动;在艺术竞赛方面: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类省级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河南省大学艺术展演、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职业技能大赛、各专业技能大赛等各类各级比赛和艺术实践活动等。
时代的赞歌”——《舞台表演基础》课程暨音乐表演专业思政教学团队中期成果汇报
通过学院艺术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推动实践改革新模式,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艺术实践“窗口”作用,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