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保利(天津)国乐艺术节竹笛、笙专场音乐会
*本场演出未开放售票通道,报名2025保利(天津)国乐艺术节的学员可凭证件进场,学生家长可出示艺术节电子凭证免费观摩本场演出。
本场演出,迟到观众请在厅外等候,听从服务人员安排,在曲目间或乐章间安静入场。
本曲于20世纪50年代由冯子存先生改编。原为内蒙古民间乐曲,后成为河北梆子、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该曲通过变奏曲式,表现恋人惜别、重逢、返家团聚的情景,具有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
本曲由赵松庭于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浦江乱弹曲牌改编为笛子独奏曲。曲名源自白居易《忆江南》词格前三句的字数结构。该作品融合戏曲板腔体元素,采用循环换气技法与支声性复调伴奏,结构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部分,保留婺剧唱腔风格。
最初源自北方民间戏曲二人台的曲牌音乐,后由著名作曲家周成龙先生以陕北传统音乐为创作蓝本,经过艺术提炼与创新改编而成。这首乐曲以明快热烈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展现了陕北地区家家户户高悬红灯、张灯结彩的喜庆场景
该曲创作于1962年,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作品讲述的是攀登东岳泰山的人,在翻过一半路程的中天门之后,便进入平坦面略带下坡的路段,那就是快活岭。这时人们顿感脚下轻快,心旷神怡,好生快活。《走进快活岭》运用跳动的吐音等技巧,以写意与风趣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这一感受。
创作于1978年,融合了蒙古族音乐风格与二人台音乐元素,展现了草原儿女的豪迈性格。该曲以高亢激越的旋律和直率有力的风格,成为草原笛派的代表作之一。
今时不见瑶台月,曾有笙歌醉长安。作品创作于2023年春,以赴长安贸易的丝路商队视角,展现唐代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作品融入唐代宫廷音乐的韵味志趣及现代元素的动感节奏,为听众再现一幅长安城璀璨瑰丽之盛景画卷。
古曲,由张之良老师编曲而成笙独奏曲,乐曲气势宏大,运用了笙的各种技巧。表现了秦王李世民升帐、列队、告急、赴战、破阵、告捷的壮观场面。
以越王剑为题材,以笙为主奏乐器,诠释对中国最古老的兵器——“剑”的艺术理解,在音乐中讲述春秋战国遥远年代的故事,在刀光剑影中,回望历史,回溯人物。
这首作品为作者读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有感而发,为笙与钢琴而作。“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遣词通俗清丽,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引人遐想。而《寻隐》这首作品,融入了更多作者自身的解读。“隐”可为人,亦可为物,甚至是一种状态或答案。此曲通过各段落音乐情绪的不同表达,意欲表现出“寻”这个过程中的五种状态,即神往,云游,奇趣,遑急,迷惘。作者希望呈现出这种寻而不得却又令人神往的超然感受。
乐曲以赫哲族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其意境可谓“音波如白云,气浪似清波”,描写了天鹅展翅、飞翔的一种状态,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我和我的祖国》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乐曲采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音调为素材,以清新的音乐风格、精湛的演奏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林海雪原中,鄂伦春人民狩猎生活的壮观场面及豪放、粗犷的舞蹈场面。时而悠扬欢快、时而紧张激烈的旋律,表现了猎人们的勇敢和豪爽之情。乐曲慢板则展现了鄂伦春人自得其乐的悠然神致,同时也抒发了鄂伦春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表演专业带头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文化部“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大赛”决赛、总决赛评委;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韩国、日本、埃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交流;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山东省会大剧院及清华大学、浙江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举办多场独奏、师生音乐会及学术讲座。
青年竹笛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竹笛副教授,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吹打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外聘竹笛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竹笛表演博士(在读)。
近年来,曾应邀与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英国皇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民族室内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上百场演出,担任竹笛独奏。
著名竹笛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竹笛学会会长。自幼参加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学习竹笛,师从著名演奏家林克群先生。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蒋志超教授。1987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独奏演员。1993年起任江苏省民族乐团独奏演员及管乐声部长。
曾获中国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竹笛组铜奖;江苏省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文学艺术“茉莉花”杯金奖;第五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金奖。历任数届中国竹笛邀请赛、江苏省民族器乐大赛和江苏省竹笛大赛等比赛评委,任第二届中国竹笛邀请赛组委会主任。
著名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教授、国乐学科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紫禁城室内乐团成员、创始人之一。2012、2019“CCTV民族器乐大赛”笛子组评委,央视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笛子独奏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副团长。
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演奏家多次与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国台湾 NSO交响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中日韩亚洲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其中最具代表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世界首演潘德列斯基《第八交响曲》。
音乐学博士(在读),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笛子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先后师从尹玉宝老师、蒋志超教授、袁非凡教授、李松教授、王萃教授、毕明辉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艺术社会水平专家评审。曾荣获中国政府最高奖第二届“文化部文华奖”;“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文化部文华奖)”指导教师奖。2020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博士在读,青年教师。文化部“文华奖” 竹笛青年组独奏、小型室内乐组双项金奖获得者。现师从于著名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表非凡教授。
合作过的乐团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团、湖南民族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南昌交响乐团、巴德当代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泰国爱乐乐团、成都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曾成功举办数场个人独奏音乐会。成功举办多场独奏音乐会,个人独奏专辑《竹石》《飞叶穿林》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科研项目音像制品资助出版。
青年笙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笙专业教师。本硕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磊老师,曾跟随杨守成、陈硕、岳瀚声等笙演奏家学习。首演《寒山》《夜歌》《鹰神祭》等数十部室内乐新作品,受邀录制《封神》电影配乐等影视音乐。作为独奏参演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陕西2024新年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国乐之春、春华秋实等重大演出,参演中央音乐学院 5.23延安音乐节、10.15延安艺术节、中央音乐学院管乐周等百余场演出活动。创作笙与乐队作品《醉长安》,乐谱2024年出版于人民音乐 -中国原创音乐作品数字出版平台。入选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室内乐人才专项培养》项目,现主要社会兼职—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乐器学会笙专业委员会理事。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管弦系器乐伴奏艺术硕士。自幼先后师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李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钟惠教授,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系,后保送升至附中,本科,2019年以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先后师从赖元培教授、谭小棠教授,原丁教授。曾参与编写并出版《幼师教育钢琴基础》教程,该教程被纳入“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2018年至今曾担任各类器乐艺术节、比赛,大师班等活动钢琴艺术指导。曾参演并担任《北京国际圆号艺术节》《青岛国际单簧管艺术节》《津宝国际铜管艺术节》《中国管弦网第二届国际音乐节》《畅游华夏,纵贯古今国乐嘉年华马拉松》《第十七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保利管弦乐艺术节》等多个国际国内重大管弦乐及民乐比赛及音乐节艺术指导。与国内外顶级铜管及民乐大师合作密切,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深厚的曲目积累,足迹遍布国内外,获得广泛好评。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打击乐演奏家。五岁起师从于周正申老师学习打击乐,201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专业,师从于王建华教授、刘刚副教授。201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曾受到安志顺、李真贵、阎学敏、陈佐辉、Gert Motenson、John Wooton等国内外著名打击乐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曾获得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入围奖(最高奖);国际华人打击乐艺术节暨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专业组独奏金奖;第一届澳门国际鼓乐节专业青年组板鼓金奖;第十五届青少年打击乐展演组合金奖。
深圳艺术学校笙专业教师,青年笙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笙专业委员会理事、随文化部、外交部、深圳市艺术团出访亚、非、欧、澳、美洲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深获好评。
中国当代著名笙演奏家;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演奏家;第八届中国“文华奖”获奖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器乐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 131创新人才;天津音乐学院笙专业教师。03年出版发行了个人首张笙、葫芦丝、巴乌独奏专辑《竹韵三色》,后又出版发行了《竹簧神韵》笙独奏精品专辑。04年参加全国首届笙专业大赛一举获得笙演奏专业组金奖。东方青少年艺术明星大赛再次荣获北京赛区和全国赛区笙专业组金奖。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的演出和录制。应邀参加了《中国笙艺术》和《中国笙专业考级示范演奏》的编写和DVD录制。参加全国艺术院校笙统编教材的编写。创办了天津音乐学院陈硕芦笙艺术团和笙重奏乐团。其本人的艺术成就也被《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家》《实用笙的演奏基础与入门》《中国音乐报》等收录其中。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笙演奏家 ,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曲学院、原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现飞云民族管弦乐团团长。2019年获得第八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怀”杰出民乐教育家、2021年获得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
几十年来,翁镇发在国内多次重大器乐比赛中连获大奖;与国内外著名唱片公司合作,灌录了各种音乐唱片近百张;现已出版了数张个人独奏专辑,如《笙华》《笙-小河淌水》(德国西柏林广播电台录制)《笙声慢》;与中国笙名家共同录制的《中国笙名家名曲》等。他与人合作创作的多首笙曲已成为经典,代表曲目有《海夜思萦》《井冈山上太阳红》《畅饮一杯胜利酒》《湘江春歌》等。
2025保利(天津)国乐艺术节,竹笛、笙专场音乐会,时间:8月20日 周三 19:00,地点:天津大剧院音乐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