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第二届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课堂实验区(校)交流研讨会重庆专场圆满成功!
12月29日上午,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各音乐课程实验区(校)沟通,加强音乐课程实验区(校)协同发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主办的“第二届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课堂实验区(校)交流研讨会——重庆专场”,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重庆探索’”为主题,在线上直播顺利召开。
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吴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胡苹,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林瑶、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李静、课堂内外智慧美育研究院院长唐小慧及重庆市各实验区(校)代表教师受邀参加了本场会议,对重庆市的音乐教育教学、艺术测评经验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分享与展示。
在《艺术测评下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实践》主题演讲中,重庆市高新区景阳南开小学音乐教师何衡正分享了由团队研磨,音乐教师刘爽执教的《新疆舞曲第二号》课堂教学实例。通过解读音乐素材,从位置、要素、关联三个方面展开思考,确立课程主线问题,利用信息化工具增强评价实效性,并采用完整聆听、分段欣赏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课堂节奏紧凑,教学思路清晰,师生热情沉浸课堂,展示了鲜活充实的课堂案例。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林瑶在《艺术测评促全面评价,课程建设浇灌育美之花》主题发言中,分享了沙坪坝区建立“区级+校际共同体+学校教研组”联动模式,在六年内完成了六轮测评的举措经验,并介绍了学本式卓越课堂、智慧型单元化学本教学模式构建、艺术测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多样的探索与成果。
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校长陈丽则从学校角度分享了音乐课程实践探索经验。育英小学明确了音乐课程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促使学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及问题,积极借助沙坪坝区两类课程建设的契机,积极打造了小学快乐音乐课程创新基地,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表现。展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要求,以人文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空间拓展延伸开发的音乐校本课程与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生动案例。
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艺术中心主任彭欣,分享了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艺术测评的具体做法。介绍了通过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制度,改进和优化美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进行专项检测的具体方式,并从关注艺术教师成长、科学地设置课程、全面课堂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展现了学校作为艺术教育主阵地进行的艺术实践工作以及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大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内容。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吴南熹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素养养成低段行》为题,介绍了教学团队以课堂教学的趣味和有效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从小学低段入手,在实践中发现元素性、综合性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养成。以特色口令、聆听学习、有序开展活动并加入游戏体验作为具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综合性与趣味性并存。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教师陆玮在《艺术素质测评,促进农村学生素养提升》的主题发言中,从课堂立根基、社团助力成长、评价促提升三个方面分享了农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经验,并展示了演唱教学、演奏教学的具体做法,展现了关注课堂、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理念。
重庆市大足区昌州小学副校长裴文静以《以社团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艺术素质素养落地生根》为题,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素质测评工作的开展过程。学校为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制定了以社团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以及课堂结合师资情况设置课程,有效推进音乐教育落地生根。
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静在《区域推进艺术素质测评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的主题发言中分享了璧山艺术素质测评方案,从学校测评、区级测评、市级测评的内容与流程对测评方式展开阐述。通过提升音乐教师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促进校区之间线上线下的联合互动,建立区域中小学音乐教师艺术素质测评资源库,增强区域之间的校外合作等方式,保证艺术测评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区域美育协同发展。
在特邀嘉宾发言环节,课堂内外智慧美育研究院院长唐小慧以《数字引领 智慧未来——智慧美育云平台助力重庆市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信息化发展》为题,通过展示智慧美育研究院六年来深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信息化工具研发和应用的成果,分享重庆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将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与艺术测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科学性、专业性及必要性,探索将艺术类学科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的实施路径。始终坚持致力于发挥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胡苹针对主课题《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重庆探索”》进行了全面梳理。介绍了重庆市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探索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全面铺开路径、依据课标科学制定测评内容、设置有效推进美育工作机制等举措与实施经验,讲解了音乐测评具体流程及理论测试工具研制原则,分享了“把握音乐原则,明确应知应会,力争全面规范,体现运用迁移,深入课堂落实”的深入思考,为美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操思路。
最后,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吴斌作为专家为各位老师的教研、教学实践探索以及信息化评价方式的研发应用进行了细致精彩的点评。吴老师指出重庆音乐课堂教育把正确的思想和观念落在了教学实处,各位教师代表在报告中脚踏实地做好素质评价是坚持守正创新的体现。在传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从音乐的本质出发、从审美的特征出发,利用数字化评价手段促进发展,是促进美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方法与力量。重庆的音乐教育做到了管、教、评分离,且将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并指出最好的评价不是只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能让人从中感受到教与学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才是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2月29日上午,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各音乐课程实验区(校)沟通,加强音乐课程实验区(校)协同发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主办的“第二届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课堂实验区(校)交流研讨会——重庆专场”,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重庆探索’”为主题,在线上直播顺利召开。
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吴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胡苹,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林瑶、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李静、课堂内外智慧美育研究院院长唐小慧及重庆市各实验区(校)代表教师受邀参加了本场会议,对重庆市的音乐教育教学、艺术测评经验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分享与展示。
在《艺术测评下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实践》主题演讲中,重庆市高新区景阳南开小学音乐教师何衡正分享了由团队研磨,音乐教师刘爽执教的《新疆舞曲第二号》课堂教学实例。通过解读音乐素材,从位置、要素、关联三个方面展开思考,确立课程主线问题,利用信息化工具增强评价实效性,并采用完整聆听、分段欣赏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课堂节奏紧凑,教学思路清晰,师生热情沉浸课堂,展示了鲜活充实的课堂案例。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林瑶在《艺术测评促全面评价,课程建设浇灌育美之花》主题发言中,分享了沙坪坝区建立“区级+校际共同体+学校教研组”联动模式,在六年内完成了六轮测评的举措经验,并介绍了学本式卓越课堂、智慧型单元化学本教学模式构建、艺术测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多样的探索与成果。
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校长陈丽则从学校角度分享了音乐课程实践探索经验。育英小学明确了音乐课程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促使学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及问题,积极借助沙坪坝区两类课程建设的契机,积极打造了小学快乐音乐课程创新基地,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表现。展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要求,以人文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空间拓展延伸开发的音乐校本课程与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生动案例。
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艺术中心主任彭欣,分享了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艺术测评的具体做法。介绍了通过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制度,改进和优化美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进行专项检测的具体方式,并从关注艺术教师成长、科学地设置课程、全面课堂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展现了学校作为艺术教育主阵地进行的艺术实践工作以及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大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内容。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吴南熹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素养养成低段行》为题,介绍了教学团队以课堂教学的趣味和有效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从小学低段入手,在实践中发现元素性、综合性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养成。以特色口令、聆听学习、有序开展活动并加入游戏体验作为具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综合性与趣味性并存。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教师陆玮在《艺术素质测评,促进农村学生素养提升》的主题发言中,从课堂立根基、社团助力成长、评价促提升三个方面分享了农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经验,并展示了演唱教学、演奏教学的具体做法,展现了关注课堂、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理念。
重庆市大足区昌州小学副校长裴文静以《以社团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艺术素质素养落地生根》为题,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素质测评工作的开展过程。学校为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制定了以社团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以及课堂结合师资情况设置课程,有效推进音乐教育落地生根。
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静在《区域推进艺术素质测评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的主题发言中分享了璧山艺术素质测评方案,从学校测评、区级测评、市级测评的内容与流程对测评方式展开阐述。通过提升音乐教师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促进校区之间线上线下的联合互动,建立区域中小学音乐教师艺术素质测评资源库,增强区域之间的校外合作等方式,保证艺术测评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区域美育协同发展。
在特邀嘉宾发言环节,课堂内外智慧美育研究院院长唐小慧以《数字引领 智慧未来——智慧美育云平台助力重庆市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信息化发展》为题,通过展示智慧美育研究院六年来深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信息化工具研发和应用的成果,分享重庆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将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与艺术测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科学性、专业性及必要性,探索将艺术类学科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的实施路径。始终坚持致力于发挥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胡苹针对主课题《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重庆探索”》进行了全面梳理。介绍了重庆市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探索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全面铺开路径、依据课标科学制定测评内容、设置有效推进美育工作机制等举措与实施经验,讲解了音乐测评具体流程及理论测试工具研制原则,分享了“把握音乐原则,明确应知应会,力争全面规范,体现运用迁移,深入课堂落实”的深入思考,为美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操思路。
最后,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吴斌作为专家为各位老师的教研、教学实践探索以及信息化评价方式的研发应用进行了细致精彩的点评。吴老师指出重庆音乐课堂教育把正确的思想和观念落在了教学实处,各位教师代表在报告中脚踏实地做好素质评价是坚持守正创新的体现。在传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从音乐的本质出发、从审美的特征出发,利用数字化评价手段促进发展,是促进美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方法与力量。重庆的音乐教育做到了管、教、评分离,且将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并指出最好的评价不是只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能让人从中感受到教与学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才是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