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丨雨水节气邂逅民族音乐盛宴开启2025年度音乐新旅程
“细雨添新绿,天晴好新生”,熬过瑟瑟凛冬,伴随绵绵春雨,北京民族乐团迎来“中华四季·雨水”张列与北京民族乐团暨2025年乐季开幕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择二十四节气中“雨水”上演,作为乐团大型品牌演出项目之一的
音乐会特邀我国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携手著名柳琴、阮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崔君淼,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胡玉林,与北京民族乐团一起为观众送上独属春日的生机与祝福。
早年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其后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先后师从刘静、丰琪和杨鸿年教授,亦曾获德国指挥大师鲍姆教授悉心指导与肯定。曾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及乐团创作研究室作曲;浙江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陝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现任南京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九十年代被中国文化部授予尖子演员称号。
曾受聘北京大学民族乐团、浙江大学民族乐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音乐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爱乐交响乐团、浙江省交响乐团、陝西交响乐团等院校和团体的艺术指导和客座指挥。近年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柏林爱乐大厅、英国伦敦巴比肯音乐中心、俄罗斯圣彼德堡马林斯基老歌剧院、波兰华沙音乐厅、捷克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芬兰赫尔辛基音乐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演出,获得成功与中国文化部的嘉奖。
曾获邀两度任马来西亚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国际评委;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作品评审专家委员;文化和旅游部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评委会委员;受中央电视台聘请担任两届CCTV 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评委。
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交响乐、歌剧、舞剧、合唱、民族管弦乐等众多舞台艺术的呈现并首演过数量众多的各类音乐作品。也参与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及唱片的录制工作。多年来创作的管弦乐、舞剧、影视音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声乐等百馀首作品并多次获奖。如《小巴郎幻想曲》、《黄河縴夫》、《杨门女将》分别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电影音乐《酸枣坡》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打击乐协奏曲《关山随想》、《西域驼铃》、板胡协奏曲《北方情思》、二胡协奏曲《秦中吟》、古典舞剧《大风歌》和情景舞剧《长恨歌》。移植编配的民族管弦乐《节日序曲》、民族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以及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会的交响乐队版本与民族乐队版本等作品,成为世界各地众多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竞相演出和观众喜爱的曲目。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全国竹笛教育发展联盟主席、北京竹笛文化发展协会副会长。曾获“文华艺术院校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组合类奖。曾获得两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四项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曾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管笛”、“变音笛”,国际发明专利“和声笛—多功能”。
代表作品:天雨、竹语、传说、叹、玄鸟、远古的呼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胡玉林笛子作品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胡玉林笛子独奏专辑、书籍。多部作品被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收录展播。
新发明乐器:“管笛”、“变音笛”、“双吹孔笛”、“十二音笛”、“多功能和声笛”。
新发明竹笛演奏技法:“一指孔演奏技法”、“和音演奏技法”、“竹笛篪吹奏技法”、“十二半音颤音演奏技法”、“竹笛对角斜吹演奏技法”、“气射音演奏技法”、“两声部快速吐音演奏技法”、“第一前出音孔演奏技法”、“和声笛多功能演奏技法”等。
少年时期创作的《抗洪曲》获得第二届江西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器乐大赛专业组创作、演奏双项一等奖。本科期间创作笛子独奏作品《天雨》获得演奏“文华奖”。研究生期间创作了《竹语》在业界赢得了一定的反响,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戴亚教授。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之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年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教学,2023年3月调入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杰出的柳琴、阮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柳琴首席、独奏演员,中央音乐学院柳琴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及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委员,河南民族乐团特聘弹拨乐艺术指导,中国印象演奏家小组创始人之一,iartschool爱艺术+全球音乐家艺术网及乐海签约艺术家,柳叶琴韵室内乐团创始人,国家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器乐弹拨乐分支副主编。
崔军淼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邹轲、邝宇忠、张大森、刘星等名家。曾出版《满族风情》《将军令》《非凡动力》《天下无双》《中国印象》《中国音乐地图—柳琴、阮音乐集》以及黑胶《印象中国》等音乐专辑,其独奏的十首柳琴、中阮作品收录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民族音乐曲库》,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并入选《中国思想宝库》,曾为CCTV音乐频道录制十余首个人独奏作品,精通阮、月琴、琵琶、京胡、京二胡、三弦等多种乐器,创新五种柳琴新技法,曾多次担任CCTV全国器乐大赛等多项专业赛事评委。
作为独奏家,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音乐节及国内外重要艺术活动,与海内外众多职业乐团、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出,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音乐周报》、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媒体、杂志、知名网站的相关报道及封面人物专访。作为教育家她培养了一大批柳琴金奖人才以及专业院校、职业乐团的业务骨干。多次成功策划举办专项柳琴比赛与大型艺术活动,获邀相继在全国各地举办柳琴研修班以及《崔军淼教学成果系列音乐会》《柳琴遇见阮》等系列主题师生音乐会,受邀举办《岳麓讲坛之艺术人生论坛—走进崔军淼的艺术世界》《浅谈弹拨乐的训练》《弹拨乐的共性及个性》《重奏教师培训课程》等主题艺术讲座。作为室内乐演奏家,她的中国印象演奏家小组被人们誉为是“不可思议的奇妙组合”。欧洲媒体评价她们的演出“是最令人激动、最具艺术天分的高品质音乐会”。崔军淼的演奏风格细腻且充满激情,是一位集独奏、教学以及乐团、室内乐演奏为一身的多栖演奏家。她的个人传略荣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大型艺术文献《艺术中国》第四卷《著名音乐艺术家优秀成就篇》。
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北京回响》《国乐耀中华》《国乐大典》等大型民族音乐会,创作推出了民族音画《燕京八景》、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丰子恺漫画主题协奏组曲《漫弹》、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同时乐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作上演了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流行国乐《国潮》、《国风》等一系列时尚现代的精品演出项目。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的水,皆从雨水而来,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因此,本场音乐会曲目安排皆围绕充满希望的春雨与自然展开——开场即以卢亮辉的经典民族管弦乐《春》、以及以经典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小河淌水》徐徐拉开春日序幕,灵动婉转、悠扬动听的旋律令人仿佛置身郁郁葱葱的绿中,徜徉开怀。
音乐会最后将在具有节日风情的民族管弦乐《难忘的泼水节》中落幕,傣族民间音乐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将热烈欢腾的泼水节场面与民族大团结展现的淋漓尽致。农历蛇年的春天在雨水的浸润中正式开启,2025双春年的福气也将在音乐中一派欣欣向荣。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等)可能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哗变》是北京人艺外国戏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由美国导演查尔顿·赫斯顿执导,朱旭、任宝贤等老一代艺术家主演。这样一部全部靠“话”支撑的清一色男性角色的话剧,在当时的话剧舞台上独树一帜,让舞台下的观众为之叫绝。
2006年,重排版的《哗变》上演,曾经的副导演任鸣担任重排导演,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等中青年演员接过这部已经赢得无数赞誉的经典名作,并演出至今。
没有任何场景变化,整个舞台在一个逼真的军事法庭现场,演绎着被告、原告、检察官、辩护律师与证人间言辞犀利、逻辑缜密的质询与辩论,在这一切的背后,更是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人性博弈。这样一部全部依靠演员的台词来完成表演的作品被称为“话剧姓话”的代表作,更被誉为话剧舞台的教科书与试金石。
四百年来,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吸引着无数的戏剧人和研究者。《哈姆雷特》通过讲述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的艺术手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成就,并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国家大剧院在纪念莎翁逝世四百周年之时,特邀著名导演陈薪伊倾心打造悲剧经典《哈姆雷特》,舞美设计王晶、服装设计莫小敏等海内外艺术家共同组成了一流的主创团队。他们将莎翁笔下的丹麦王室与中国江南的屋檐花园融合于舞台之上,散落而下的烧焦译稿和绕于耳畔的轰炸声则时时警醒着观众: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
本轮演出中,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优秀青年演员赵岭、王文杰、孙立石、杨淇、董汶亮等再度回归,共同呈现这部流传四百年的不朽经典。
《哥本哈根》原作剧本完成于1998年,剧作家迈克•弗雷恩凭此剧连获普利策、托尼两项大奖,在欧美引起广泛轰动,并立刻被翻译为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演出,评论界称这股势头为“《哥本哈根》现象”。
自2003年10月,王晓鹰导演将其搬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以来,一举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小剧场演出季”优秀剧目奖(第一名)、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舞美奖等,成为国家话剧院的经典剧目,被诸多媒体列入当今舞台的经典作品名单,赞其为“小剧场话剧标杆之作”。演出场场爆满,观众累计超10万人次,在国内掀起“哥本哈根”热潮,引发了大量思考与讨论。
该剧以特殊的结构方式、神秘的戏剧色彩以及激烈碰撞的逻辑思辨吸引了众多观众,有大量看过十场以上的“《哥本哈根》迷”。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观看后大为赞赏并感叹:“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到来了!”
无论何时,当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起由著名导演王晓鹰指导、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呈现的话剧《哥本哈根》时,总是会竖起大拇指。
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出延津记》是鼓楼西戏剧与刘震云合作的“舞台剧三部曲”开篇之作,也标志着鼓楼西戏剧从小剧场迈向大剧场、从西方当代经典剧目迈向中国当代经典文学。该剧于2018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获得业界热议,被评为一部“苍茫、浩大、庄严”的大气之作。
铁匠、剃头匠、杀猪匠、唢呐匠、银匠、豆腐匠……《一句顶一万句》仅在上部“出延津记”中,就铺陈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百人群像。这些统称为老杨、老高、老李、老范等的小商小贩,组成了庞大的人物关系网,网住了平原百姓的劳苦生计与凡人底色。在“一万句”的琐碎与轰鸣之中,对“一句话”的漫漫求索伴着人情世俗徐徐展开。
导演牟森在小说第一次刊载面世时就已读过,并以“地老天荒,山高水长”八字作为心得感慨。面对书中繁多的人物与浩瀚的内容,牟森从音乐结构上“取经”,让40多个角色如同交响乐一般,不同的角色视作不同的乐器音色,以旁白、歌队、独白等形式,汇成“心事的洪流”,在喧哗的“说不着”中突显寻求“说得着”的孤独与可贵:苦难或可因理解而获救,心事终将因共鸣而抵达。
该剧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为主线,在秉承尊重原著的原则同时,邀请了年轻且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追求的优秀艺术家为其注入独特的现代审美和意义。
视觉上借鉴明清古画的美学特质,旨在展现端庄古雅的舞蹈群像;多处运用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符号,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也以年轻一代视角对民族文学经典进行重新演绎。
本剧采用章回体小说结构,《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十二章节各有题名,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
该剧产生的视觉震撼与心灵震撼,一来提示我们当下的舞剧创作可积极吸纳、整合并超越“舞蹈剧场”表现理念;二来也让我们思考,这种营造与聚焦产生的“互文性”,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更贴近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文本意义。
《匈牙利狂想曲》是一部描绘爱情故事的艺术作品,故事中的情侣步入婚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宛如童话般美好。爱情是跨越时代与语言的共同主题,即使匈牙利文化和语言创作,也能被广大观众所理解。男舞者的杂技动作,女舞者的抒情舞动,双人舞的精湛配合,充分展现了匈牙利民族舞蹈的多元性,结合动人的独奏和热情的歌者演唱,渲染出别样的异域风情。
匈牙利国家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1年,2001年成为匈牙利国家遗产组织的成员。如今,由加博尔·米哈伊担任团长、总监、编舞与导演,他深信,院团存在的使命源于其对文化的创造力、对时代变迁语言的理解,同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着独特的平衡。在保护和传承匈牙利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新视角,让观众耳目一新。
裘盛戎先生八岁问艺,十二岁坐科,北上南下,四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韵味无穷、醇厚苍劲的裘派艺术。由于他在唱腔和表演方面卓越非凡的成就,5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了京剧净行艺术“十净九裘”的繁荣局面。1955年,北京京剧院前身北京京剧团成立,裘盛戎先生作为奠基人之一,为北京京剧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国时,秦昭襄王假意以十五连城,换取赵惠文王和氏宝玉,赵王知其诈而不敢拒,蔺相如自荐,捧壁赴秦,察知秦王无诚意,不惧油鼎,叱责秦王,威震秦庭,完壁归赵。秦王又设宴于渑池,请赵王赴会,相如随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赵王,又被相如请击瓦盒相辱。廉颇接应,吓退秦兵,赵王君臣安然回国。赵王以相如完壁归赵,渑池会上胆识过人,有治国大才,封为首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一再逼相如,相如以国事为重,再三避让。后经虞卿劝说廉颇,晓以大义,廉颇感悟,亲自过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音乐剧《雨中曲》改编自经典的米高梅同名电影作品,自上演以来,一直都被观众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影音乐剧之一,曾获得4项奥利弗奖提名以及众多评论家和媒体的高度赞赏和评价。演员阵容全部来自伦敦西区,感受纯正的舞台魅力。
《雨中曲》中踢踏舞的表演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音乐相得益彰,歌舞一体,全剧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氛围,脚底板按捺不住和地板奏乐的冲动。唱歌、跳舞、演技,是剧中主演的“雨人三项”必修课。
《雨中曲》复刻好莱坞电影拍摄的经典场景,剧情中反映出好莱坞电影“进化”的过程:从无声到有声,感受电影工业的发展与进步。花一场戏的钱,看多部“戏中戏”,大飞机将会如何出现在舞台上,超级酷炫的电影场景挑战更多不可能。
2024年年初音乐会《重聚》来华巡演,在中国北京和上海共完成了11场演出全部售罄,更是获得了豆瓣9.5分的评分,现场收获了无数好评。不少粉丝纷纷呼吁多加场次。
不仅评分高,豪华卡司阵容的演绎更是让人直呼“过瘾”。集齐了《剧院魅影》《悲惨世界》《冰雪奇缘》《六皇后》高分经典作品中原版卡司,六位世界级顶流音乐剧巨星再次中国“重聚”;现场还能看到西区伉俪合体,这对每一位音乐剧剧迷来说,真的是“有生之年”惊喜系列!
等了一年,《重聚·贰》2025年回归,也升级了!新版本将为中国观众带来新的歌曲与编排,2.0版本惊喜曲目关键词剧透:此次歌单有选自全球热门流行歌手——波兹·马龙、音乐剧巨匠“桑爷爷”所创作的曲目,还有万众期待的《冰雪奇缘》,粉丝千呼万唤的曲目“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空桌椅”!
尹炯杰是当今最令人感到兴奋的年轻指挥家之一。在2023年以当之无愧的表现摘得第11届格热戈日∙菲特尔贝格国际指挥大赛桂冠后,24岁的他崭露头角,迅速引起国际关注。在上述赛事中,由于对波兰音乐的出色诠释,他同时获得波兰音乐出版社PWM颁发的“最佳波兰作品诠释奖”,以及“耶日·塞姆科夫基金会特别奖”和“伊丽莎白·潘德列茨基特别奖”等多项表彰。
在国内,尹炯杰与几乎所有主要乐团有所合作,包括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等。自2023年9月起,他开始担任中国交响乐团助理指挥。2024/25乐季,除继续上述职位并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多场乐季音乐会,他也将迎来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国内多支重要乐团的首次合作。
尹炯杰具有极高的才华……他富有魅力的指挥、对于音乐的无限热情、从不懈怠的努力,以及为取得出色结果的坚忍不拔。
尹炯杰展现了非同寻常的才华和个性……尽管年轻,他却能从指挥台上传递出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威感。
2023的冬季,我们首次在“贾想世界”中一起探索了黄明昊的脑内世界,看到了属于他的小小天地。霓虹闪耀,身临其境,在“贾想世界”这个现实与虚拟共建的世界中,将梦中期许一一实现。
本次演唱会将延续“音乐电影”的形式,黄明昊以身入局,来一场与自己与他人与外界的对话,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灯光切换、舞台转换,让每一位听众沉浸其中,让所有来宾尽兴而归。
生日专场幸福加码,新歌首秀魅力全开,定格黄明昊23岁这一篇章独一无二的记忆档案。
2025年2月22日,华熙LIVE·五棵松“贾想世界”大门再度开启,期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与你们相见!
在京城的文化版图里,众多演艺新空间如繁星闪耀,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正乙祠戏楼,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古老戏楼,是中国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戏楼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雕梁画栋间尽显古韵。在这里,即将上演的《游园・惊梦》昆曲音乐会,将以其典雅的曲调、细腻的表演,带您走进昆曲的唯美世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在正乙祠戏楼的声声水磨腔里,感受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浪漫爱情,体会昆曲的独特韵味。
离开正乙祠戏楼的古韵悠扬,来到充满文化气息的颜料会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今成为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交融的舞台。在这里,越剧《红丝错》将粉墨登场。越剧以其温婉的唱腔、柔美的表演著称,《红丝错》讲述了张榴月与薛春林之间因红丝错系而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在颜料会馆,让您沉浸于江南水乡的柔情蜜意之中。
而北京湖广会馆,作为京城著名的文化地标,古色古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里,将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交互式儿童戏剧——《走,一起去湖广会馆抓精灵!》。这部剧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让孩子们在湖广会馆的建筑空间中与剧情互动,在寻找精灵的过程中,收获欢乐与成长,体验前所未有的戏剧乐趣。
若想开怀大笑,不妨前往开心麻花・花花世界。这里充满时尚与活力,是欢乐的制造机。喜剧《窗前不止明月光》环境版将在这里爆笑上演。开心麻花一贯以精湛的喜剧表演和巧妙的剧情编排赢得观众喜爱,这部环境版的作品,让观众更近距离地融入剧情,在笑声中感受生活的幽默与荒诞,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
移步繁星戏剧村,这里是戏剧爱好者的乐园,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氛围。环境式悬疑剧场《朱莉小姐》将在此开启神秘之旅。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阴谋与欲望的世界。在繁星戏剧村的环境式剧场中,观众与演员近距离互动,沉浸式感受剧情的紧张刺激,体验不一样的悬疑魅力。
接下来,来到丰台space17剧场,它有着独特的空间氛围,为演出增添别样色彩。北京曲剧《大运河漂流记》将在这里精彩上演。北京曲剧作为北京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京味文化特色。《大运河漂流记》通过生动的剧情,展现了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领略北京的传统文化魅力。
77剧场,拥有独特的空间布局,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演体验。沉浸式悬念剧场《9号秘事》北京限定版将在这里揭开神秘面纱。《9号秘事》以其精妙的剧情反转和出色的表演而闻名,此次北京限定版,在77剧场的独特氛围渲染下,将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让您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悬念带来的心跳加速。
中国木偶剧院,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木偶剧演出经验。亲子舞台剧《卡酷大计划之熊猫传说》将在这里精彩上演。这部剧以可爱的熊猫为主角,通过生动有趣的剧情,展现了勇敢、团结等美好品质。在木偶剧院,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沉浸在这场充满童趣的演出中,共享欢乐的亲子时光。
充满文艺气息的南锣剧场,它位于热闹的南锣鼓巷,周边充满着独特的人文风情。藏风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将在此与小观众们见面。这部剧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高原上孩子们的生活,在南锣剧场温馨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拓宽视野,收获成长。
本次展览作为中国美术馆新春展的组成部分,以“美在生活”为主题,精选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幸福生活的馆藏作品70余件,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馆藏作品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蕴含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表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有感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艺术的视角,用画笔记录着人民生活的点滴改变,捕捉那些令人感动的幸福瞬间。这些作品如一面面镜子,观者能从中感受到美好生活的真谛,体悟到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王逊第一篇美术史论文《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发表在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刊》,是对中国艺术史的溯源研究。他运用古代文献和近古实证,认定中国美术史是从中国人对玉石的发现和使用开始的。他认为玉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上既有中国人独有的美感观念,又赋予了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美善合一”的审美理想。玉的色泽美、光润美、单纯美,与中国古人推崇的道德理想是一致的,“君子比德于玉”,于是美的理想又变成道德的理想,更扩充为后世一切美的价值的衡准,影响到中国后世所有的艺术门类。他由英国美学家柏德(Walter Pater)的名言“一切艺术趋归音乐”,引申出“若在中国,则可云‘一切艺术趋向美玉’”的重要论断,对中国艺术精神做了高度概括。
王逊《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一文,1937年4月收入《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刊》,1938年又收入滕固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艺术论丛》
王逊诞辰110周年纪念展,拟以这一独到概括为立意核心,呈现王逊现代学术思想来源以及他为了“趋向美玉”的中国艺术所做的现代体系性建构工作、贡献和特点,同时一并展现四十年来学术界为复原和研究王逊学术思想与推进艺术实践在史料辑佚方面取得的基本成果。基于此,本展览的主题为: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石之美者:王逊学术思想的孕育”“且琢且磨:王逊对工艺美术改进与设计的推动”“发轫之功:王逊为创建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努力”“扛鼎大作:王逊对中国美术史写作的现代构建”“碎玉如灯:王逊遗著整理与研究”。
《美术》1954年第8期发表的王逊文章《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引发新中国第一次中国画论争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一个人的视觉谱系·王东声作品展
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就是要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艺术创作、教学和视觉文化研究,近年多关注水墨艺术、书画印比较、陶瓷印艺术及艺术观念研究。著有《不以为然——关于现当代艺术的一些批评与品读》《本来没有艺术》《意图如此》《王东声:书写与表达》《山水圈2024当代名家档案:王东声卷》《当代逸品·王东声卷》《当代书法十家·王东声卷》《中国陶瓷印·王东声卷》《意象油画研究》《虚室生白——董其昌心中的画与禅》及合集多种。
王东声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6cm×32cm 陶瓷印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