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像制品产业发展概况及前瞻
纵观整个音像的产业链,它包括的企业有:音像制作公司、压缩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发行公司、销售公司、配送物流公司、分销商、最后的经营销售门市等等。产业链中最主要的形式有2种: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数量的逐年递减体现出,传统音像制品业已然经过了它最辉煌的时代。曾经辉煌的音像制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从中国音像制品业萌芽到1988年,音像制品业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快速扩展的阶段。一来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扶植,大力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音像制品产业生命力顽强,二来,新鲜事物对当时文化消遣较为匮乏的广大消费者有着很大吸引力,音像制品由于价格相对低廉,需求旺盛,市场广大。
面对着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想促进音像制品市场走出低谷,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加大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但仍然需要进一步不懈地以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尚。相关部门联合整治,加强监管力度,净化市场。一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要密切合作,制订整治方案,加大打击力度和密度,落实制订长效管理机制,溯本清源。二是处罚要到位,职能部门除了没收违法音像制品及经营工具外,还要对当事人以严厉的处罚。三是把这项工作同“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抓典型案例,对那些兜售色情、淫秽音像制品的商贩,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90年代,广东东莞开始制作音像制品,伴随着后来VCD的出现,音像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压制技术的普及以及普及而带来的成本廉价化(如近年来出现的HDVD,可在一张碟片上存有长达13个小时的影视,且成本低廉),盗版影像制品的猖獗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音像制品业规模有所缩水。
我国2010年已灌(录)信息的唱片、磁带以及其他媒体的进口数量为451,655,740.00,用汇1,138,340,897.00美元;出口数量为347,634,269.00,创汇154,081,074.00美元。2009年1-12月中国进口已灌(录)信息的唱片、磁带及其他媒体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进口数量为394,284,210.00,用汇237,843,046.00美元;其次是江苏省和上海市,进口数量分别为22,873,431.00和17,904,162.00,用汇金额分别是93,588,911.00美元和299,180,990.00美元。2009年1-12月中国出口已灌(录)信息的唱片、磁带及其他媒体数量及金额最高的是广东省,出口数量为253,453,019.00,出口创汇68,412,431.00美元;其次是福建省,出口数量为34,577,100.00,创汇10,925,352.00美元。从这些数据上看,中国在音像制品贸易上明显处于一个入超的位置,这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明显弱势。
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音像制品产业。音像制品市场管理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经营,净化文化市场;另一方面,则要实施扶优战略,培育市场主体,发展音像产业。
国家应加来自百度文库对开发新产品、出版科技、教育类音像制品的优惠政策。加快音像制品的发行流通速度、降低成本。改革音像制品批发管理体制,减少批发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竞争互补的音像制品发行网络。并将其延伸至基层以形成自己有效的营销渠道,以此提升音像制品出租零售业的品种质量及经营状况。促进音像制品市场走出低谷,使其沿着繁荣、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以重现当年的辉煌。
另外,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更多人倾向于从互联网上下载喜爱的节目,导致音像制品国内市场的传统销售业务的下滑,在传统音像业处于低迷状态时,网络音像销售必然是音像制品业重振旗鼓的一项重要途径。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网络数字媒体版权,以此来逐渐地引导网络正版数字媒体付费下载行为。当下,以手机彩铃、手机音乐、付费下载、视频点播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增值业务也正悄然兴起,相信当整个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人们的版权意识进一步提升之后,音像制品产业自然会走出低谷,朝着新的方向健康,稳定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前面提到的盗版猖獗等各种原因,国内音像制品行业整体下滑,音像制品经营者的利润愈来愈薄,音像制品经营店的数量随之锐减。另一项数据显示,以北京为例,从2002年到2009年之间,音像店的数量减少了90%。盗版音像制品的泛滥和利润大幅下降是音像店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因为利润的下降,一些音像制品经营店为了节约经营的成本,纷纷转战网上经营。
蔡灵还指出,目前,改观音像制品行业利润状况的重点不应当是价格,因为要保证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份额,音像制品的价格只能继续降低,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当然,提高音像制品的价格也可以,那就是走高端路线,其前提是蓝光等新技术要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消费者所接受。此外,欲改观音像业利润状况,就是继续降低价格,并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作成本和经营成本等。
目前国内衡量音像制品行业的运行状况主要依据三项指标,这三项指标分别是发行品种、发行数量和发行金额。从近年来这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看,发行金额这一项的下滑速度要大于发行品种和发行数量,这也直接反应在音像制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上。例如,在音像业下滑较为严重的07、08两年,发行品种和发行总量下降了5%左右,而音像制品的平均售价下降了15%左右,发行金额也从31亿下降到了18亿,同比下降了近一半。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直接冲击着音像制品经营市场。一部分年轻时尚的人们,习惯于采用通过网络搜索下载自己喜爱的音乐节目等,造成了音像制品消费人群的大量流失。而在中国,网上正版数字音像媒体付费下载这种途径基本上仍是一个空白,并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或相关机构加以规范。相比起来,美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机制。苹果公司的iTunes软件及其相关联的iTunes Store网上商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音像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音像业2009年发行总金额在13亿元左右,行业的低迷和衰退状况依然没有好转,2008年音像发行总金额为18.4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41.38%。音像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不足,业态进化迟缓及盗版泛滥等是导致音像业市场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
目前 iTunes Music Store只在以下国家提供服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丹麦、挪威、瑞典、瑞士、日本、和澳大利亚。可以看到,中国并不在其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数字音像版权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
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对盗版音像制品危害性认识的不足,不单单体现在网络数字媒体的非法下载上,在有形音像制品上,一些人心安理得地购买侵权盗版及走私产品。外来无证流动摊贩经营盗版音像制品活动猖獗。在一些城市迅速发展的新区建设(或城乡结合部)引来了庞大的外来建设大军,在这些外来务工者中有一部分是夫妻结伴而行,由于多数人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男的可上工地做体力活,女的却通常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流动经营盗版音像制品既不需太高的文化水平,且成本低,无需租赁店铺等,因此部分外来人员就成了无证经营音像制品的游击队员。
而网上经营也必然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准入的规范、网络购物的可靠性,信用问题,还有近年来人们热议的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问题。但网上经营无疑是音像业接下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不论是传统的有形音像制品还是付费数字媒体下载。
说回盗版导致音像制品行业的销售环节利润锐减的问题,在一项访问中,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指出,音像制品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受到了盗版产品泛滥的严重影响。但盗版音像制品的泛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音像制品的市场需求其实依然旺盛,而且价格,无疑是影响消费者选择音像制品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正版音像制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也有大幅的下降,这是造成音像制品行业利润下滑的最直接原因。
音像制品发行品种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盒带、录像带等较旧品种的被淘汰,音像制品的发行集中在VCD、DVD等少数几个新品种上,这个无可厚非。音像制品发行总量的减少主要是由盗版制品泛滥和网络非法下载的出现所致,但是一些正版音像制品经营者为了能达到较高的销量,与盗版经营者争夺市场份额,也降低了价格,因此发行总量的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同时,一部分音像店由实体经营转变为网上经营,随着经营成本的下降,音像制品的售价也通常较低。
20世纪50、6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盒卡式录音带诞生,1976年,日本的JVC公司规范并推出了VSH格式录像带,82年,商业CD正式进入市场。
音像制品(audio-visual product),是指录有歌曲,影像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包括音像软件,学习软件(包含:CD,VCD,DVD,DVCD,EVCD,蓝光碟等)。
iTunes软件从其第四版就开始引进了iTunes Store的功能,iTunes使用者可以从商店中购买并下载正版的歌曲,这些歌曲仅可以在有限个数的电脑以及无限个iPod播放器上被使用。从iTunes Store中购买的歌曲会使用苹果的FairPlay数位版权管理(DRM)系统防止用户自行拷贝。另外,当你的iPod播放器(内有你已购买的歌曲)连接到另外一台电脑(内有不同的购买曲目)并同步该电脑中的歌曲时候,iPod内原有的已购买歌曲也将被提示是否删除,不过,只要不设置自动同步歌曲的话,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虽然在使用上可能会造成一些不便,但无疑苹果在数字音乐版权这个问题上,在目前来讲,是做得相对最为到位的。从2003年4月28号iTunes Store开张以来,至2006年2月22号为止,已经有超过1亿首歌被下载。
中国的音像制品业从刚刚萌芽到9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快速扩展的阶段,而近年来整个国内音像制品行业却出现整体下滑。
单单就经营这一环节而言,我所能找到的调查统计数据均显示,中国传统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数量,这几年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数据为例,近几年来该区的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数据是:2003年41家,2004年38家,2005年34家,2006年29家,2007年26家,2008年23家,2009年20家。在以上经营户中,有证的而且规模大的屈指可数,而约有三分之一的经营户是主营其它商品,而音像制品则只是兼营(如自选商场,超市)。无证音像制品流动摊贩(盗版)相对猖獗。